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为止,丝状真菌-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蛋白的分泌机制及其分泌途径的研究尚未透彻。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野生型强毒株EP155、携带低毒病毒的低毒菌株EP713和中强毒株Euro7以及向EP155中转化并表达低毒病毒P29蛋白的菌株P29为材料,通过iTRAQ技术比较3个株系与对照株EP155的分泌蛋白之间的差异,探究低毒病毒对丝状真菌分泌及毒力的可能影响。对三次生物学重复的数据进行分析,以1.5倍变化为显著差异标准,EP155和EP713三次重复均检测到的蛋白共755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43个,下调的蛋白有48个;EP155和Euro7检测到的蛋白共747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16个,下调的蛋白有14个;EP155和P29检测到的蛋白共629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有4个,下调的蛋白有19个。基于质谱结果及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挑取了编码多铜氧化漆酶(id:327261)、具FAD结构域蛋白(id:350207)、真核生物天冬氨酰蛋白酶(id:107093)以及两个个未知蛋白(id:351611和356341)共5个蛋白的基因进行敲除并得到敲除株,观察到5个基因敲除株的表型均发生改变,色素的生成和气生菌丝都减少了,突变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07093的菌落边缘变成了不规则的生长,致病力显著降低,表明这些蛋白与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和色素形成以及致病力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丝状真菌分泌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