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长江下游,作为华东地区的水利大省和农业大省,为适应水资源保护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实施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加强水资源制度的管理,降低万元GDP用水量,提高综合用水效率对推动安徽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更是当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目标。通过实地调研并参考相关统计资料,旨在建立符合安徽省基本省情的万元GDP用水量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学习理解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比优选出万元GDP用水量测度模型,分析研究后确定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在各区域差异性。从而形成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控技术,为安徽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立足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的客观实际,依据全面,科学、客观,可表征,可对比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能够全面反映和度量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内涵和特征的影响因素体系。收集整理2001年—2013年安徽省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科学技术与教育管理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多元回归模型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用水普及率、城镇污水处理率、节水灌溉面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23个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的关键因素,即: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节水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五个影响因素反映出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科学技术与教育管理四个方面对安徽省万元GDP用水量的影响。选取2013年安徽省16座城市的关键影响因素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人均耕地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和第一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淮北地区、江淮地区和江南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三大区域之间无明显差别。基于各区域城市之间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似性,并通过统计量分析测算得出,区域内城市之间节水灌溉面积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存在显著差异性,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差别较小,无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