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性别差异--《呼啸山庄》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开始性别与翻译的结合研究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女性主义的产生,性别研究便开始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产生了瞩目的成果。然而以女性主义为根源的性别研究直到2002年开始才真正影响到国内的翻译研究,而且当时的研究缺乏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升温,翻译中的性别差异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性别的不同会影响到译者用不同的思维与方法去解读原文、破译原文并将之译入目的语。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写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由于其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构思以及奇特的想象,而受到世人推崇,因此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译本。为了研究需要,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四个中文译本,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这四个选定的译本分别为两个男性译者:方平、沈东子;以及两个女性译者:杨苡和徐晓雯。  本论文就语言层面与某些非语言层而因素对选定的四个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比,本项研究发现,这四个译本从语言表达到思维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同性别的译者其译本里的差异要比同性译者的译本里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及译者个人对原文文本的不同理解与阐释等因素所给与的影响,泽者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地体现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中;2)在选定的研究译本中,女性译者大多表现出以下的特性:用词正式;尽力规避粗俗或带侮辱性质的词语;常用带有复杂修饰语的长句;在对原文问句的处理上,偏好语气较弱的疑问句多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而相对于女性译者,男性译者的译本则大多体现出这样的特性:其措辞相较女性译者来得随意;不规避粗俗词语;大多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短句;在对原文问句的处理上,偏好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多于疑问句。3)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间的这种差异,被认为有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社会文化因素对不同性别的译者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同性别的译者其自身心理、道德规范及审美体验会影响其对文本的解读与阐释,致使差异出现;再者,两性间的生理差异与特点也被认为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玛莎·诺曼(1947-)是美国杰出的当代剧作家之一,因创作《晚安,妈妈》于1983年荣获普利策奖。诺曼的戏剧创作具有强烈的艺术自觉和显著的个性特征,执意追求一种“禁闭”戏剧,在禁
本刊讯(通讯员 帅兵)中建五局党委近期提出2012年学习先进人物陈超英“五个一”活动。将“超英精神”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