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原型模型论的理论框架内对英语倒装句进行的研究,以揭示倒装句与对应常式句的关系,倒装句的信息分配状况及其生成机制。本文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共所周知的倒装句。原型模型论是张今教授在其著作《思想模块假说-我的语言生成观》中提出的一门元理论,它源于东方辩证法的哲学体系范畴。原型模型论强调现实、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提出了从思维到语言的研究视角,也就是说,思维即模拟主体感知客观世界并通过语言来反映现实的认知过程。从原型模型论观点看,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原型,语言和言语都是摹写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模型。这一理论的根本原理是原模共轭相生,即原型和模型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但又有所不同。这一根本原理又派生出一原多模原理,这两个原理对本文的分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认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语言仅仅是一种认识形式。因为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模拟主体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摹写和反映同一客观场景,例如常式句和倒装句。尽管倒装句和常式句在生成机制及信息焦点分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都符合人们认知规律,是不同认知思维方式的产物。在感知和模拟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顺序直接影响我们的模拟顺序。在原型模型论的理论框架内,我们对本文的三个研究问题加以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倒装句与其对应常式句的关系。从原型模型角度看,二者既共轭相生,又符合一原多模原则。第二,完全倒装与部分倒装不同类型的信息焦点分布状况。Birner、徐盛桓等学者指出信息是从已知到未知排列。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完全倒装句中,句末成分传达信息焦点,也就是无标记信息焦点;而在部分倒装句中,正如Dorgeloh所说,主语之外的其它句子成分才是突显的内容和部分倒装的焦点,即标记信息焦点。第三,倒装句不同类型的生成机制。本文认为模拟主体采用倒装句式是为了突显某个句子成分,倒装句不仅能够突出信息焦点,同时,因为模拟主体最先感知的部分往往最先表达出来,并以此作为描述其它事物的出发点,所以句首成分是模拟主体认知上最为突显的。根据倒装句前置部分的语义内容,本文将完全倒装的生成机制分为指别突显、方位和方式突显、地点突显、状态突显和动作突显;部分倒装则分为联接突显、程度突显、否定和限制突显及条件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