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以胃肠积热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通经调脏推拿手法与口服乳果糖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观察进行对比,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差异。2.验证通经调脏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以胃肠积热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过程中共有9例退出,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最终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以胃肠积热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通经调脏推拿手法与口服乳果糖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观察进行对比,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差异。2.验证通经调脏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以胃肠积热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过程中共有9例退出,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最终纳入病例63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经调脏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次约30min,日一次,连续治疗七次,七天为一个疗程,共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的治疗方法,日一次,(见效减半维持疗效)七天为一个疗程,共一个疗程。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进行相关量表评估,治疗后对两组患儿便秘症状以及治疗结束一个月随访评估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而评价通经调脏推拿治疗小儿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显示: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都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临床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结束一个月的随访复发率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为40.6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69.23%,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经调脏推拿手法和口服乳果糖两种治疗方法对胃肠积热型小儿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通经调脏推拿疗法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口服乳果糖疗法,且复发率相对更低一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烟草依赖慢阻肺(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伴烟草依赖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用药、生活方式干预及戒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吸烟线索诱发下的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区)治疗5周;对照组仅在相同部位放置线圈电极但不施予刺激。检测治疗前后尿液可替宁(UC)浓度,采用香烟渴求度视觉模拟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不同分型的GEP-NETs治疗方式不同,药物治疗是功能性及转移性GEP-NETs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能缓解GEP-NETs激素分泌引起的相关症状,还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然而,目前GEP-NETs的药物治疗选择有限。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EP-NETs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进展,以望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养老问题也逐渐突出。仅依靠家庭力量和政府扶持已经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社会组织可以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参与到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使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政府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本文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资金来源有限,有逐利倾向;公信力不足,志愿服务动员能力弱;医疗资源有限,服务水平低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缺失,专业人才不足;缺乏行业自治与
随着我国能源方向的转变,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微电网正是实现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以风、光等新能源为基础的微电网正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针对微电网进行的控制策略研究和调度优化是保障其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的基础,对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接入微电网的众多负载中,具备储能功能的电动汽车还可以通过V2G技术参与微电网系统的协调运行,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循环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数字金融与双循环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并通过整体、四大区域以及南方和北方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金融与双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已由濒临失调增长到良性协调;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南方耦合协调水平高于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可分泌多种生物标记物进入体循环,据此可对pNEN的肿瘤学行为进行预测,筛选高风险人群,早期诊治。近年来,关于循环肿瘤细胞、转录组生物标记物检测等研究不断进行,为探索新型标记物打开了新的思路,也发现了经典肿瘤生物标记物应用的局限性。同时,新型放射性示踪剂和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也为诊断pNEN提供了更多选择。多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PSD伴睡眠障碍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D-tDCS治疗,两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CMV感染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正>【法规出台】《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9月28日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该《条例》设置总则、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七章,共计37条,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全国第一部针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省级地方法规,有效填补了省级社区居家养老的立法空白,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