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S指数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指数(S index)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 205 例 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S指数最佳截断点为0.28,将患者分为低S指数组(S index<0.28)和高S指数组(S index≥0.28),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分析方法估算其生存率,并用 Log?rank分析法比较组间生存率。利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生存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随访的205例PHCC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4.1±2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4.0个月。其中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8%、71.7%、57.6%;术前S指数值同嗜烟史、肝硬化、腹水、Child-Pugh分级、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总胆红素、GGT、AST、ALT密切相关。低 S 指数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70.9%)显著高于高 S 指数组患者(41.1%)(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 指数、肿瘤数量、肿瘤大小、是否有侵袭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TNM分期、腹水、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是影响P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指数、肿瘤大小、TNM分期、腹水和肝硬化是影响P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术前S指数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P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高S指数提示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对ITP的诊断依然是“排除诊断法”,临床上诊断主要靠外周血小板减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