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绳系卫星离轨姿态动力学分析及MEMS测姿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绳系卫星系统成为近年来航天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们针对空间绳系系统物理场建模、动力学特性、控制律设计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同时,各国航天机构也纷纷开展空间绳系卫星发射试验。空间绳系卫星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动力绳系卫星系统。电动力系绳在轨道中与地磁场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动力作用,产生离轨效应。目前电动力绳研究多集中在电动力对系绳的影响,以此展开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研究,但未针对卫星动力学开展研究,仅将其视作质点,未考虑卫星端的姿态运动与动力学对离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动力绳系卫星离轨过程中的卫星端姿态问题。一方面,通过建模得到卫星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然后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另一方面,本文从导航的角度提出了在绳系系统中引入姿态测量的必要性,并结合对惯性导航器件原理与误差特性的研究,提出在电动力绳离轨过程中使用MEMS INS/GPS组合导航测姿有效性的初步验证,从而从动力学及导航测量两个角度共同探究了空间绳系卫星系统中卫星端姿态这一问题。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在于着重考虑绳系卫星系统中卫星端的动力学问题。本文基于导电系绳为刚性杆及卫星均匀质量分布假设,分析了卫星在离轨过程中受到的摄动力矩,并由此通过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研究并仿真了电动力绳离轨过程中,卫星在摄动力矩作用下的角运动趋势,证明了未来研究绳系系统卫星姿态控制的重要性。第二个创新点在于提出在绳系系统中引入多传感器姿态测量技术。本文提出利用MEMS INS/GPS组合导航确定卫星位置、速度以及姿态,并主要针对MEMS惯性器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研究了MEMS惯性器件的误差特性。此外,将MEMS INS/GPS组合导航算法应用于电动力绳离轨的动态过程,验证组合导航应用于电动力绳离轨测姿任务中的有效性,为后续研究绳系卫星系统下星载组合导航、相对导航及将导航信息反馈至卫星姿态控制回路作铺垫。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以地铁站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大客流逐渐常态化,节假日期间热门景点的游客数量逐年上升,为公共区域的行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国目前的行人安全管理措施并不完善,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的判断来制定实施,缺少科学的管理,因此,对行人流动力学进行研究与建模是当前亟需的研究方向。本论文针对行人流动力学描述与建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对国内外行人运动的研究进行了
某深拖母船为实现其作业功能,在船舯位置设置上下贯通的月池大开口结构,且开口尺寸相对于其船长比例较大,此结构特性会严重削弱整船的总纵强度和弯扭强度,因此适用于常规船型的简化计算方法对该船进行强度评估是不准确的,为了得到目标船各主要构件详细的应力变形结果,特别是船舯大开口区域的应力水平,有必要采用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强度,并对结果进行评估校核。基于设计波法的全船有限元直接计算法计算深拖母船的
全球人口和车辆数量的急剧扩张,增加了道路参与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脆弱性。这些事故造人员受伤和死亡,根据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事故后果的不同等级和类别。近些年的一些研究侧重于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及其与安哥拉全国广域道路网许多死亡和伤害频率水平的联系。多年来,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地造成严重和令人担忧的问题,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非洲在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尤为严重。此外,安哥拉道路交通事故的负担使
在大跨空间结构中,拉索作为轻质、高强的现代化工程构件,已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工程设计中,然而,拉索服役过程中常常暴露在各类复杂条件下,承受着风、雨等复杂的交变荷载作用,加之结构本身承受的各类交变活载,使得拉索的疲劳成为控制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拉索的疲劳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微动疲劳和腐蚀疲劳,其中,微动疲劳现象更多地出现在绞捻形式的拉索中,如用途广泛的钢绞线拉索的疲劳寿命就常常因微动疲劳而大打折扣。本文
近年来,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制定了许多与碳排放有关的国际协议,催生了全球碳市场。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该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是有必要的。此外,在典型的车辆路径问题中,客户需求通常被认为是确定的,但在现实环境中,需求可能是随机的,随机需求将影响配送成本。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车辆路径优化和速度优化。该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集装箱码头的泊位和岸桥资源作为码头珍稀资源,其合理分配和调度对整个码头前沿的高效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码头管理者通常会在船舶到港之前预先制定泊位和岸桥分配计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船舶延迟到港、装卸设备故障以及极端天气封港等干扰事件频繁发生致使原计划失效。应对干扰,当前码头主要采取经验式的干扰恢复策略,但是这种主观经验式的方式在一些复杂情况下并不能奏效,尤其对于存在船舶与船舶之间的转运操作的大型集
安全性是民用飞机最基本的特性,是飞机制造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符合民机安全性要求,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安全性分析。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识别潜在故障模式,通过设计改进,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发生。同时FMEA也能够为系统安全性评估过程以及故障树分析方法提供支持。传统的FMEA方法存在过渡依赖人工经验、
重载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是无人化港口码头进行集装箱水平转运的关键设备,其车身结构主要有驱动车辆运行的电机驱动器和感应电机,提供能源的动力电池和进行环境感知的雷达模块。长时间工作在露天的临海环境之下,重载AGV的感应电机和其他零部件面临着湿度大,盐度大,日夜温差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等诸多恶劣环境因素的挑战。由于零件本身存在的制造缺陷以及车辆运行中出现的磨损、形
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叶片造型对发展高负荷和高效率等性能要求的压气机至关重要。同时,连续的表面曲率分布也是影响叶片气动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叶片表面的不光滑和曲率不连续,会引起马赫数和压力分布的突变。本文实现基于曲率控制的二维叶型及三维叶片的优化设计来探究曲率连续的作用。其中二维叶型的造型采用中弧线厚度法,中弧线采用三种方式:(1)简单贝塞尔曲线;(2)多项式曲线;(3)3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
部分填充混凝土钢桥墩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延性好的特点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多次地震后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在强震下钢桥墩除了发生局部屈曲破坏以外,还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新的破坏模式。钢桥墩在极大的塑性应变幅作用下,循环几十次甚至几次后便发生断裂,这种断裂具有明显的延性特征,不同于传统的高周疲劳破坏,被称作超低周疲劳破坏。开展部分填充混凝土带肋箱形截面钢桥墩的超低周疲劳性能试验,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对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