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全人群流感监测方法,建立新型的流感监测模式。
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天津市汉沽区汉沽街、大田镇开展全人群流感监测,包括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在流感病毒快速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病原学监测、感冒相关药物销售监测以及疾病负担研究。开展社区居民患流感样症状就诊意向调查,用社区居民患流感样症状后的就诊率校正ILI和流感发病率。应用EARS软件的累计和方法进行暴发预警,应用SaTScan软件对各社区的ILI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采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ILI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社区居民因流感样症状就诊率为20.9%。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共报告ILI700例,ILI占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ILI%)为1.19%。2010年ILI发病率为2397.60/10万,流感发病率为94.64/10万。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流感季,社区流感监测ILI数与国家级哨点监测当日ILI数(延迟=0)有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675,P=0.000)。ILI数与前一周(延迟=-1)的感冒药销售人次相关程度最强(rs=0.620,P=0.000)。社区流感流行毒株与哨点医院监测流行毒株相似。与哨点医院监测相比,城镇和农村社区流感流行毒株出现晚于哨点医院流行株高峰后3-4周。ARIMA(0,1,1)(0,1,1)7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社区ILI的发病情况。经累计和以及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发现10个聚集性区域,经确认证实两起暴发疫情。住院病例人均花费为1692.86元,门诊就诊人均花费为263.43元。
结论:社区流感监测新模式弥补了现有基于二级以上医院的流感监测网络,两者互为补充,对流感疫情做到早期预警和预测,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