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公路大部分建设在盐碱地域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处于重度盐碱地域。长期以来,盐碱地公路的绿化一直是个难题。由于缺乏优质的绿化植物,大部分路段植被低矮,严重路段护坡裸露,不仅难以有效保护公路路基,更缺乏绿化美感。本研究针对前期研究证明适于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恢复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L.),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肇线杜蒙段上开展了应用于盐碱地公路绿化的品系筛选和耐尾气试验,确定了适于轻盐碱路段和重盐碱路段的菊芋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种植确定了最佳种植方式,而后分别针对弱盐碱路段、轻盐碱路段、重盐碱路段设计了以菊芋为主的绿化植物配置方案并在林肇线杜蒙段上实施,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绿化效果进行了景观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前期筛选出的适宜于松嫩盐碱草地的6个菊芋品系(DL-1-DL-6),在盐碱地公路边坡上均可正常生长。轻度盐碱路段上DL-2品系表现最佳。重盐碱路段上,各品系的生长状况明显变差,但DL-5品系表现较好。2.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汽车尾气熏气实验结果表明,6个菊芋品系均有较强的耐尾气能力,与公路绿化常用植物波斯菊(秋英Cosmos bipinnata Cav.)的耐尾气能力相近。3.应用菊芋绿化盐碱路段边坡的最佳方式是秋季种植,穴播,株距100cm,行距50cm。4.菊芋在弱盐碱路段可与银白杨(Populus alba L.)、新疆杨(P. 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Bg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等木本植物及波斯菊、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等草本植物配置成乔、灌、草三层的复合结构形式,形成相对较为丰富的公路景观。在轻盐碱路段,可与紫穗槐、枸杞(Lycium chincnse Mill.)等较耐盐碱灌木及草本波斯菊、马蔺等配置成灌木、草本两层的结构形式。在重盐碱路段,只有草本植物可以生长且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几乎只有菊芋、马蔺,其中菊芋的观赏性最佳。5.运用AHP法和特尔菲法,构建了4层17个评价指标的景观评价体系,对以菊芋为主要绿化植物的盐碱地公路边坡绿化效果进行了景观评价。弱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8.1253,景观质量等级为I级,属于景观质量优秀;轻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7.2758,景观质量等级为II级,属于景观质量良好;重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5.8942,景观质量等级为III级,景观质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