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年生康木田/平邑甜茶(KP)和康木田/M26/平邑甜茶(KM)两种砧穗组合为试材,采用二因素(砧/穗组合、水分)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水分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CK,正常灌水量)、55%-70%(LWS,轻度水分胁迫)、40%-55%(MWS,中度水分胁迫)、25%-40%(HWS,重度水分胁迫),于2011年4月-2011年11月在避雨棚内进行。研究了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土壤水分变化情况、植株茎流变化情况和茎干直径微变化,探讨了苹果的需水规律并鉴定其抗旱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的株高,KM和KP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29%和6.27%,17.22%和8.91%,26.59%和14.43%;明显抑制了茎干的增粗,KM和KP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57%和9.36%,20.31%和26.11%,24.23%和28.49%;显著降低了单株叶面积,KM和KP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0.72%和27.04%,76.45%和46.46%,68.13%和85.53%;明显抑制了根系的延长,KM和KP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2.91%和13.77%,33.83%和29.45%,41.36%和40.54%;新梢长度和粗度与正常灌水时的差异不显著。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株高、茎粗、新梢长度与粗度均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单株叶面积表现为前期逐渐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KM苹果幼树的根系生长均表现为前期加快生长,后期逐渐变缓;而KP苹果幼树则一直表现为根系迅速生长。同等水分处理下,KP的生长势要高于KM。2.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及根冠比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水分胁迫越严重,生物量积累速率越慢,根冠比越大。KM和KP在水分胁迫下的根冠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16%和16.90%,15.50%和24.10%,29.31%和36.71%。在同等水分处理下,KP的根冠比比KM大6.01%~18.18%。3.茎水势和叶水势能够较好地反映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的体内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茎水势和叶水势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及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一处理对应时刻的茎水势要比叶水势高-0.20~-0.10Mpa,茎水势和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相对土壤水势有一个“滞后”效应(3-4d)。4.两种砧穗组合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茎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无论是正常灌水还是水分胁迫,苹果砧穗组合一般在早上7:30左右液流开始启动,12:30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7:30左右结束茎流。KM苹果幼树在轻度水分胁迫茎流峰值低于正常灌水3.24%,而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的茎流峰值分别高于正常灌水46.70%和11.84%。而KP苹果幼树在轻度水分胁迫茎流速率峰值高于正常灌水30.17%,而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的茎流峰值分别低于正常灌水4.10%和17.48%,且水分胁迫越重,峰值越低。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茎流速率表现为明显的昼高夜低相互交替的节律特征,茎流速率峰值大小基本表现为轻度水分胁迫较高,其次是正常灌水、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且不同日期略有差异。在同等水分条件下,KM苹果幼树的茎流速率峰值平均分别比KP高20.99,20.78,18.66和14.05g·h-1·cm-2。5.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的茎直径日变化分为收缩、膨胀和生长三个阶段。正常灌水时茎直径最高,其次是轻度水分胁迫,再次为中度水分胁迫。在同等水分处理下,KM苹果幼树的茎直径分别比KP幼树高1.63mm、0.59mm和1.34mm。不同水分条件下植株茎直径的逐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在正常灌水时表现为前期逐渐增长,后期有所下降;水分胁迫则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水分胁迫程度越重,茎直径生长抑制越严重。不同水分处理的MDS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水分越高MDS越小,反之越大。DRSG与MDS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即土壤水分越高DRSG值越大,土壤水分越低则DRSG值越小。6.基于两种砧穗组合苹果幼树对水分亏缺的反应,通过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确定SF和DRSG与MDS和Ψstem的关系,提出了MDS和Ψstem的参考值。KM的MDS和Ψstem的参考值分别为0.22mm和-1.02MPa,KP的MDS和Ψstem参考值分别为0.23mm和-1.17MPa。7.利用旱害指数对两种砧穗组合的抗旱性进行评价,KP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并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抗性减弱甚至死亡;而KM只能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旱害指数达到了73.33%和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