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rf2/HO-1/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探讨芪参升清降浊方改善db/db小鼠蛋白尿的机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特征性微血管并发症。2017年全世界DM患病人数已达4.51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93亿。大约30%的T1DM和40%的T2DM患者会发展为DKD。DKD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及DM患者致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蛋白尿是DKD的主要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导师认为,蛋白属于人体至精至微之物,化生于饮食水谷,由脾脏升清转输于人体各处。脾气大亏,清气不升,精微下注为浊是DKD蛋白尿产生的关键,常由脾及肾,损及肾阴。DKD属于中医络脉病变,血瘀贯穿始终。据此,导师以“升清降浊”为核心理论,以补气升清为基本治则,辅以养阴、活血、通络之法,拟定芪参升清降浊方(简称芪参方,Qi-Shen-Fang,QSF),治疗DKD具有显著而明确的降低蛋白尿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索QSF改善DKD蛋白尿的机制,本研究以“脾不升清”精微下注及“脾为之卫”与免疫相关为切入点,以自发性T2DM模型db/db小鼠为研究载体,以Nrf2/HO-1/NLRP3炎性小体通路为研究主线,从脾不主卫与脾不升清,探讨二者相互关系及QSF干预DKD蛋白尿、足细胞损伤、肾脏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调控四个方面的作用与机制。目的:1.观察QSF对db/db小鼠蛋白尿与足细胞损伤的作用。2.探索QSF对db/db小鼠肾皮质Nrf2/HO-1/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调控机制。3.为QSF治疗DKD提供现代科学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脾为之卫”与“脾主升清”的理论内涵。方法:1.动物模型与分组:将58只6周龄雄性db/db小鼠与10只同窝野生型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随机取10只db/db小鼠作为8周龄对照组(db/db-8week),于称重、收集尿量、检测空腹血糖(FBG)后,采用异氟烷气雾麻醉,取血液及肾脏。将剩余48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分别为模型组(予蒸馏水,db/db+Vehicle,db/db+Veh)、氯沙坦组(予氯沙坦水溶液,db/db+Losartan 6.5mg/kg,db/db+Los)、QSF 低剂量组(予 QSF 水溶液,db/db+QSF20.15g/kg,db/db+QSF-L)、QSF高剂量组(予QSF水溶液,db/db+QSF 60.45g/kg,db/db+QSF-H)。10只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予蒸馏水,wide-type+Vehicle,WT)。每日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10mL/kg,给药持续12周。2.肾功能及糖脂代谢评价:于干预第0、4、8、12周收集24h尿液,于干预第0、6、12周检测FBG,于干预12周末使用异氟烷气雾麻醉后,取血及双肾,称取肾重,计算肾重指数(KI)=肾重/体重(g/kg)。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肌酐,计算尿白蛋白排泄(UAE)、蛋白肌酐比(ACR)、肌酐排泄率(Ccr)。3.肾脏病理形态及足细胞损伤评价: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一般形态改变,采用PAS及Masson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与肾脏纤维化改变,并定量分析肾小球体积(GV);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GBM)等超微结构,定量分析GBM厚度及足突密度;采用免疫荧光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podocin、synaptopodin的蛋白与基因水平,评估足细胞损伤;采用RT-PCR检测肾皮质中FN1与Col-Ⅳα3的mRNA表达。4.肾脏组织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评价: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的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caspase-1与synaptopodin的共定位;采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1β、IL-18、IL-6、TNF-α及MCP-1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肾皮质 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IL-18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F4/80蛋白表达以评估巨噬细胞浸润程度。5.肾脏组织抗氧化应激因子及Nrf2/HO-1检测:采用比色法等检测肾皮质SOD、GSH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肾皮质中Nrf2、HO-1的mRNA表达。结果:1.QSF对db/db小鼠肾功能的影响:(1)肾重与KI:与WT小鼠相比,8周龄组及模型组db/db小鼠肾重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与8周龄组db/db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肾重增长了 1.5倍(P<0.01),且KI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氯沙坦与QSF高剂量组KI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2)肾功能(Scr、BUN、Ccr):与WT小鼠相比,8周龄db/db小鼠Scr明显降低(P<0.01),C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模型组Scr、Ccr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8周龄db/db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Scr升高达66.6%(P<0.01),Ccr降低至59.8%(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给药组Scr、Ccr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的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24h尿量及尿白蛋白排泄:实验期间,db/db小鼠各时间点的24h尿量、UAE、ACR均明显高于WT小鼠(P<0.01)。氯沙坦组小鼠24h尿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小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QSF给药无明显降低尿量的趋势(P>0.05);给药第12周,氯沙坦组与QSF高剂量组UAE与A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低剂量QSF仅降低UAE(P<0.05)。2.QSF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与WT小鼠相比,8周龄与模型组db/db小鼠血清FBG、CHOL、TG、LDL-C均明显较高(P<0.05或P<0.01),8周龄小鼠LDL-C、HDL-C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氯沙坦与QSF均无降低FBG、CHOL、TG和LDL-C的趋势(P>0.05)。3.QSF对db/db小鼠肾脏病理形态及足细胞损伤的影响:(1)病理形态变化:与WT小鼠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肾小球肥大(P<0.01),肾小球系膜细胞广泛性增生,ECM增多,肾脏纤维化明显。氯沙坦组及QSF组肾小球体积明显减小(P<0.01),仅见少量系膜细胞增生及ECM增多,肾脏纤维化明显改善。(2)超微结构观察:WT小鼠GBM厚度均匀,足突形态规则、排列紧密。与WT组小鼠相比,8周龄db/db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足突肿胀、形态不规则,未见明显足突融合、脱落,但足突密度降低(P<0.01),GBM未见明显增厚(P>0.05);模型组小鼠GBM均质性增厚(P<0.01),足突广泛性融合、脱落,足突密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8周龄db/db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GBM厚度明显增加(P<0.01),足突密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药物干预12周之后,氯沙坦组与QSF组GBM厚度明显降低(P<0.01),足突融合、脱落得到改善,足突密度增加(P<0.01),以QSF组GBM增厚改善更为明显(P<0.01)。(3)podocin 与 sypaptopodin 的蛋白与 mRNA 表达:WT 小鼠的 podocin、synaptopodin均呈连续、弯曲、清晰的线性分布。与WT小鼠相比,8周龄db/db小鼠podocin、synaptopodin荧光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podocin、synaptopodin的荧光染色呈现出断续、模糊的形态,且平均荧光强度弱于WT小鼠(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氯沙坦及QSF组小鼠podocin、synaptopodin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P<0.05或P<0.01),在整体表达形态上也显示出了肉眼可见的改变。与WT正常小鼠相比,8周龄与模型组db/db小鼠podocin、synaptopodin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P<0.01)。与8周龄小鼠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podocin、synaptopodin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及QSF给药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了 podocin与synaptopodin的表达,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脏Col-Ⅳα3与FN1的mRNA表达:与WT组小鼠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肾皮质FN1、Col-Ⅳα3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均高于8周龄小鼠(P<0.01)。经过12周给药干预,氯沙坦及QSF均降低了其表达(P<0.01)。4.QSF对db/db小鼠肾脏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WT小鼠相比,8周龄与模型组db/db小鼠肾皮质NLRP3、ASC、caspase-1蛋白与mRNA 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地升高(P<0.05 或 P<0.01),caspase-1 与 synaptopodin共定位表达增加(P<0.05),肾皮质IL-1β、GSDMD的mRNA表达增加(P<0.05或P<0.01),血清IL-1β、IL-18水平升高(P<0.05或P<0.01);8周龄db/db小鼠血清IL-6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与MCP-1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高于8周龄小鼠(P<0.05)。给药干预后,氯沙坦可以显著抑制肾皮质NLRP3、caspase-1的蛋白与mRNA表达、caspase-1与synaptopodin的共定位表达及血清IL-18水平(P<0.05或P<0.01)。QSF可以显著抑制肾皮质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与mRNA表达,caspase-1与synaptopodin的共定位表达,以及IL-1β、GSDMD的mRNA表达(P<0.05或P<0.01),降低血清IL-1β、IL-18、MCP-1水平(P<0.05),并抑制肾皮质F4/80表达(P<0.05),改善巨噬细胞浸润。5.QSF对db/db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因子及Nrf2/HO-1的影响:与WT小鼠相比,8周龄db/db小鼠肾皮质SOD、GSH水平及Nrf2、HO-1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SOD、GSH水平及HO-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Nrf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过12周给药干预,氯沙坦与QSF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升高db/db小鼠肾皮质SOD、GSH水平(P<0.05或P<0.01)及 HO-1 的 mRNA 表达(P<0.05)。结论:1.8周龄db/db小鼠已经表现出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尿蛋白增加,肾小球、足细胞肿大。肾脏NLRP3炎性小体激活,血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但肾脏抗氧化应激因子未见显著改变。db/db小鼠肾脏炎症反应早于氧化应激。2.QSF可以显著降低db/db小鼠的尿蛋白排泄,降低UAE、ACR水平,并延缓db/db小鼠后期体重的下降趋势。3.QSF可以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肾小球肥大、GBM增厚及ECM增加,改善足细胞损伤,增加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synaptopodin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抑制FN1、Col-IV α3基因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4.QSF可以抑制db/db小鼠肾脏NLRP3炎性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的激活,改善肾脏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抑制免疫应答,改善炎症级联反应。5.QSF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db/db小鼠肾皮质SOD与GSH水平,以及Nrf2/HO-1的基因表达,增加db/db小鼠的肾脏抗氧化应激能力。6.QSF以“升清降浊”为核心理论,可能通过调节“脾为之卫”与“脾主升清”的功能,调控Nrf2/HO-1/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改善db/db小鼠足细胞损伤,降低尿蛋白排泄。
其他文献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 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也是新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如何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
根据某专用机床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设定一个合理的故障检测次序,确定其故障原因为电磁换向阀型号不对,并从理论上分析选择换向阀规格时所依据的流量计算方法。
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夹具系统结构设计方法的分析,以VB6.0为编程环境,SolidWorks三维CAD软件为开发平台,建立半轴齿轮专用夹具CAD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半轴齿轮的三维造型、夹具
拓扑绝缘体及由其衍生出的对称保护拓扑态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前沿领域,除了基础研究意义,它们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可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非平庸的体拓扑性质导致边界态等奇特
本文介绍了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优点、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嵌入式Web视频服务器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
结合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实际问题,提出了借鉴"2+3+1"办学模式、增进专业办学质量和特色的观点,并根据近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有助
介绍圆柱插补指令(G07.1)的定义、格式、插补精度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在圆柱表面铣削图形为例,介绍其在四轴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对于评价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以比例风险模型(PHM)为基础的基于状态维修(CBM)方法是预防性维修方法的一种,它强调运行时间和实时状态对设备寿命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沟通会现场,到会的专家学者对2016年发生的八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权威解读。  热点一进口奶粉质量安全引关注  对于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澳洲进口洋奶粉被吊销许可证一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表示,乳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风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