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联合尿动力学检查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指导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期以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公认的手术“金标准”,得到了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认可,同时为众多的BPH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何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效果的预判,对TURP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前列腺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精确测量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的距离,联合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术前评估和预判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多方面说明两项检查联合对TUR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9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1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51~90岁,均数为(71.17±7.17)岁;病史在0.5~16.5年,均数为(6.46±3.97)年;尿潴留次数在0~5次,均数为(1.18±1.42)次。前列腺CT三维重建测量前列腺体积在32.4~104.4ml,均数为(64.76±17.18)ml;前列腺突入到膀胱内距离(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在0.6~4.7cm,均数为(1.83±1.05)cm;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在14~34分,均数为(25.09±4.13)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QOL)在3~6分,均数为(5.23±1.12)分;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PVR)在16~451ml,均数为(87.86±104.01)ml;最大尿流率(Peak urinary flow rate,Qmax)在3.4~2.01ml/s,均数为(8.51±3.07)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均在23~75cmH2O,均数为(49.82±12.47)cmH2O。入选的137例患者均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137例BOO患者中,逼尿肌正常者90例,逼尿肌轻度受损者30例,中重度受损者17例。根据尿动力学测定结果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单纯行TURP患者120例,TURP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患者17例,术后3~6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的随访。  结果:术后3~6个月后随访:单纯行TURP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IPSS评分、QOL和尿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2例患者PVR消失,88例患者PVR较术前明显减少。所选17例患者均行TURP和同期膀胱造瘘术,术后第一周拔除导尿管,术后7例拔管后仍无法自行排尿而继续留置膀胱造瘘管,1个月后间断夹闭膀胱造瘘管,直到PVR小于60ml可以拔除造瘘管,大于60ml继续留置膀胱造瘘管。术后6个月再次随访患者的排尿状况,结果提示14例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均较前好转,IPSS、QOL、Qmax、Pdet at Qmax较术前变化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剩余3例患者仍因为逼尿肌严重受损无法自行排尿,继续留置膀胱造瘘管。  结论:①随着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增大,患者的年龄、尿潴留次数、IPP、IPSS、QOL、Pdet at Qmax、PVR均增大;而尿动力学指标Qmax减小;随着患者IPP增大,患者年龄、病程、尿潴留次数、IPSS、QOL、Pdet at Qmax、PVR均随之增大,而Qmax也随之减小。但是IPP较前列腺体积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更强,更能反应出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②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测量Qmax和Pdet at Qmax,两者结合可以为BOO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对下尿路梗阻及梗阻的程度做定性及定量分析,对于BOO(+)且合并逼尿肌功能受损较严重的患者,应积极行前列腺切除合并同期膀胱造瘘术,对于术后恢复较差者予以持续开放膀胱造瘘管并同时进行膀胱训练、药物或针灸治疗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③在选择TURP之前,我们采用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前列腺体积大小、腺体突入膀胱的程度进行形态学上分析,初步判断梗阻程度及膀胱功能,联合尿动力学检查的相关参数可以在功能学上对梗阻及膀胱功能进行详细的评估,进而辅助BPH的诊断及术前病情评估,对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等起到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诗八首》中意象凝练深邃,诗句富有张力。针对特殊的意象和诗意,运用新批评理论,探究诗人寄托于诗作中的复杂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