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反倾销始终是国际贸易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尽管有着对其不合理性的质疑,但在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下,随着世贸组织成员国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空间日益缩小,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法律手段,具有形式合法、实施方便、效果显著且不易招致出口国报复等诸多特点,被欧盟视作保护欧盟产业的利器,对中国企业频频展开反倾销控诉和反倾销调查,且屡屡得逞,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盟拥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反倾销法规。中国作为WTO的新成员,反倾销法体系中仅有寥寥数个法律规范,体系和内容单薄,使得中国在应用反倾销法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常常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对此中国应该对比并借鉴欧盟的先进成熟反倾销法律,实事求是地对我国反倾销法的实体及程序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磨好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这把双刃剑。本文将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法经济学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中欧反倾销机制中存在的差异,对中国反倾销立法建设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反倾销法的一般性思考。首先是基于反倾销法形成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然后进行对反倾销法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反倾销法的发展空间。第二部分为中欧之间反倾销实施情况的比较。首先通过研究近几年欧盟对华反倾销实施情况,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和对华产生的恶劣影响,然后对比中国对外反倾销的实施情况,并从中找出中国对外反倾销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得出中国应加强对外反倾销指控,采用这种合法措施为中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结论。第三部分为中欧反倾销法的演进过程与法律体系的比较。分别介绍了欧盟和中国各自反倾销法的演进过程和法律体系,既从总体上指出了中国反倾销法律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指出中国同欧盟反倾销法之间存在的差距。第四部分为中欧倾销法的区别。首先从正常价值、出口价格、损害以及因果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中欧反倾销实体法中的不同,然后从反倾销机构、行政复审、司法审查三个方面阐述了中欧反倾销程序法中的差异,最后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地位及公共利益这两个特殊条款对中国的影响及借鉴意义。第五部分为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要提高立法地位,其次要明确倾销的确定条件、损害及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完善实体法,再次要通过改善反倾销机构的设置、行政复审制度、司法审查制度以改进程序法,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利益条款和改善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