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同属于大陆法系,但是海峡两岸的拾得遗失物制度却存在很多不同,有必要进行比较分析。首先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内涵不同,两岸学者对于遗失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都有各自的观点,经过比较综合,两岸大部分学者认为遗失物为无人占有且为有主的动产,动产、有主且无人占有为遗失物的三个构成要件,即采纳了王泽鉴先生与郑玉波先生的三要件说。对遗失物概念的比较分析还涉及到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即遗失物与遗忘物、无主物的区别。遗忘物是我国刑法上规定的概念,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而台湾刑法中规定了专门的侵占遗失物罪。从大陆立法者的意图来看,这里规定的遗忘物与我们平时理解的遗忘物是不同的,它是指被特定身份的人所控制的脱离占有物,多数是在特定场所,也有时是基于拾得人的特有职责。此外海峡两岸对于特殊的遗失物也区别对待,包括失散的饲养动物和枪支弹药等法律禁止流通物。遗失物的拾得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的结合,并在拾得人与失主之间形成了相应的法律关系。其次对海峡两岸拾得人的义务及责任进行比较,涉及到通知义务、报告及交存义务、保管义务、返还义务以及在违反义务时的责任。结合相关案例、从立法现状及学者之间的不同观点入手进行分析。第三是海峡两岸拾得人权利的比较分析,主要分析比较了费用偿还请求权、报酬请求权、留置权以及在无人认领时遗失物的归属。权利的规定存在很大的不同,制度不同有文化、观念、思想方面的因为,大陆现有立法受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利益至上的影响,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最后是分析比较之后取长补短,完善大陆的拾得遗失物制度。一是增设拾得人的实体权利,从道德以及经济学角度分析理论基础,认为应当增设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拾得人附条件取得所有权以及拾得人的留置权,二是建立健全程序设置,将拾得遗失物送交部门多样化,遗失物的招领程序统一化,并对小额遗失物处理方式区别化对待。  
其他文献
《岭外代答》是南宋人周去非在广西做官后对广西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的一本总结性的著作。学界以往对《岭外代答》的关注不够深入,即使认识到它的学术价值,也多是其在
主要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分组教学探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Mainly t
紧急避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力救济模式,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紧急避险体现了我国立法中对于私权救济手段的支持。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紧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