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甘肃省榆中县奶牛养殖场户的分布、地域特点和饲养规模等情况,在榆中县三角城、金崖、城关、来紫堡、夏官营、小康营、连搭、定远、和平、清水驿、甘草、高崖、新营、银山等14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规模的25个奶牛场、重点养殖户,通过问卷现场调查记录,结合现场病例记录查阅和与技术员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旨在了解榆中县奶牛的主要疾病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包括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一线生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希望,为奶牛专用药剂的开发和榆中县奶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不同生长期奶牛的发病率分别为:犊牛为15.8%,育成牛为7.67%,成牛为26.75%。各科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内科疾病58.72%,产科疾病25.63%,外科疾病9%,传染病3.45%,寄生虫病3.2%;不同种类疾病发病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分别为:乳房炎>腹泻>感冒>前胃弛缓>子宫内膜炎>消化不良>脐带炎>胎衣不下>瘤胃臌气>瘤胃积食>酮病>蹄病>疥癣>瘤胃酸中毒;其治愈率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依次分别为:酒精阳性乳<子宫脱<难产<瘤胃酸中毒<产后瘫痪<乳房炎<腹泻<子宫内膜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奶牛主要疾病治疗共涉及到药物90种。其中:抗菌药物和中药类药物最多,这两类药共计有60种,占总数的66.67%。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其中单方抗菌药物25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为主;复方抗菌药物15种,以磺胺类和喹诺酮类为主;中药类药物20种,中药散剂12种,中药提取水针剂8种。用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治疗的药物共有50种,其中抗菌素类药物38种,中药12种。调查中所有的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都存在不合理用药和不规范丢弃牛奶的现象。不规范的弃奶现象严重,包括应该丢弃的不丢弃、不按规定时间丢弃、使用泌乳期禁用兽药不丢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