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由于自体脂肪组织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生物制品及异体材料,且无免疫排斥现象,成本相对低廉,目前已成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得到了广泛临床应用。然而移植脂肪高吸收率、低存活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整形外科医师,若想达到长期满意效果,常需进行二次手术移植。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试图寻找更好的方法以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尽量减少吸脂手术次数:如一次吸脂后将移植后多余的脂肪颗粒体外冻存,二次移植时复温后再注射;在移植组织中添加PRP、SVF等不同成分;选择合适的纯化方式及抽吸管径、负压等等。各类研究都在进行,关于吸脂尚无一套统一的操作规范,本研究选择脂肪组织移植供区、脂肪组织冻存液配比两个因素对脂肪组织活性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目的:探索不同配比冻存液对不同部位冻存脂肪组织活性的影响,以优化脂肪组织冻存液比例并为临床脂肪移植供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常规收集45例吸脂患者大腿内、外侧及腹部的颗粒脂肪。将每例标本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存入A、B两种比例的冻存液中,于–80°C的深低温冰箱中冻存6个月。其中A组冻存液配比为:60%小牛血清、15%二甲基亚砜(DMSO)、25%高糖培养基(DMEM)。B组为:30%小牛血清、15%二甲基亚砜、55%高糖培养基。2.6个月后将标本复苏,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计算完整细胞比率;台盼蓝染色计算死亡细胞比例;肌酸激酶实验测定标本的细胞破坏率;免疫组化CD105检测脂肪干细胞形态及数量。3.不同冻存液储存的脂肪颗粒复温后,每个注射点取0.2ml颗粒脂肪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术后4周处死裸鼠,取出移植脂肪组织,进行称重、测量体积、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HE染色:大腿内侧A组脂肪细胞完整率为78.3±2.03%,B组为66.4±3.23%;大腿外侧A组脂肪细胞完整率为70.5±4.53%,B组为55.4±6.03%;腹部A组脂肪细胞完整率为65.1±4.63%,B组为51.9±5.08%。每个部位的A、B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冻存液中大腿内侧与其余两个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台盼蓝染色示A组冻存液条件下的脂肪细胞拒染率较B组高,同一组内大腿内侧脂肪细胞拒染率较高,肌酸激酶结果与台盼蓝一致,以A组(60%小牛血清、15%DMSO、25%DMEM)长期冻存的脂肪活性较高。来源于大腿外侧、大腿内侧及腹部的脂肪标本中,其中大腿内侧的活性较高,有利于脂肪移植的成活。结论:A组冻存液长期冻存脂肪活性较高。大腿内侧颗粒脂肪活性高于大腿外侧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