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提取及应证组合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构成,各证素间相互兼夹、转化、演变的客观规律,进而为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标准提供量化参考与依据。?材料与方法: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统计分析、中医内科书计量研究等前期基础、参考既往标准、规范,经专家会议讨论制定冠心病心绞痛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观察法,选取全国11家医院,在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及内容,取得知情同意书后,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病例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筛选病例,一次性采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就诊时相关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病史﹑相关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发病节气及发病原因﹑中医望诊﹑中医闻诊﹑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并建立数据库。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将经专家会议提出的冠心病心绞痛5种先验理论模型与前期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模型识别及模型拟合,并根据拟合指数对模型进行评价(GFI、RMR)。如果模型评价优良即模型成立,根据参数估计结果提取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如模型评价不优即拟合程度不理想依据拟合指数,采用专家咨询方式对模型修正后再次进行模型识别、模型拟合﹑模型估计﹑模型评价直至建立理想模型,提取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结果:1.冠心病心绞痛结构方程中各潜变量提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临床相应证素的内涵。2.结构方程中各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关系揭示了冠心病心绞痛各证素之间彼此相互兼杂、转化、演变的规律。3.在本虚范畴,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应证组合主要有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心肾气虚、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心肝阴虚、心肾阴虚、肝肾阴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心脾阳虚、心肾阳虚、阳气(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在标实范畴,病性证素有痰浊、气滞、寒凝、血瘀。5.依据各分潜变量与共潜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提取的应证组合主要有痰浊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结论:1.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表现在临床上,本虚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证素为痰浊、气滞、寒凝、血瘀既可合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2.在本虚范畴,病性证素气虚、阴虚、阳虚,病位证素心、肝、脾、肾可形成应证组合,表现形式为1个病性证素与1个病位证素的组合、1个病性证素与2个病位证素的组合、2个病性证素的组合。3.病性证素痰浊、气滞、寒凝、气虚、阴虚、阳虚与血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构成及应证组合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