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ARK16-18基因多态性及多基因关联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影响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位于染色体1 q32的PARK16基因rs823128和rs947211位点,染色体4 p16的PARK17/GAK基因rs11248051位点以及染色体6p21的PARK18/HLA-DRA基因rs3129882位点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易感性,尤其是rs11248051,在中国人群中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这将是PD遗传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   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散发PD患者及对照组的PARK16-18基因位点进行分析,对位点间相互作用进行综合评估,易感基因位点之间的做单独、累加作用的联合分析,探讨中国汉族人群PD的多基因关联性,并进一步对PARK17-18基因相关位点与PD易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PD的风险预测提供新的遗传标记。   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分别对323例散发性PD患者和345名健康对照的3个常见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16-18基因)的4个SNP位点rs823128、rs947211、rs11248051、rs3129882进行检测。分析上述单个位点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及不同位点的联合作用,并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2、Meta分析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资料,应用相关检索词检索相关电子数据库,共入选3篇对PARK17基因的rs11248051位点和7篇对PARK18/HLA-DRA基因的rs3129882位点与PD发病相关性的研究,分别分析病例9043例和14501例,利用RevMan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利用相应的统计学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并进行异质性评估、敏感性分析的探讨。   结果:   一、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ARK16-18基因多态性及多基因关联性研究   1、单点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基因PARK16-18区域对PD发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PARK17基因的rs11248051位点所有基因型,PD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3.47%比10.2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49,P=0.016);PARK18基因的rs3129882位点所有基因型中,PD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33.44%比27.97%),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92,P=0.03);PARK16的2个SNP位点(rs823128和rs94721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在PD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联合分析rs11248051和rs3129882两个SNP位点对PD发病的影响   共同携带rs11248051T等位基因和rs3129882 A等位基因组合者较仅携带单一rs11248051CC或rs3129882 GG基因型者可增加发生帕金森病的相对危险度,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1,P=0.016)   3、中国汉族人群PARK16-18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临床异质性的研究   在年龄分层分析中发现,与迟发型PD相比,携带TT基因型(PARK17rs11248051)是早发型PD更加显著的危险因素(OR=9.12,P=0.017),相反的,携带AA基因型(PARK18 rs3129882)对迟发型PD影响较早发型PD更为突出(OR=1.80,P=0.028)。在性别分层分析中可得知携带TT基因型(rs11248051)和携带AA基因型(rs3129882)均是多见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D组PARK17 rs11248051和PARK18 rs3129882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PD临床分型(震颤为主型、强直为主型、混合型)、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PARK17-18基因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PARK17/GAK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248051与PD易感性相关:Z=5.98(P<0.00001),OR=1.38,95% CI1.24-1.54,提示PARK17/GAK基因的rs11248051位点与PD发病存在正相关性。PARK18基因多态性位点rs3129882与中国人群PD易感性分析无统计学差异(Z=0.45,P=0.65,OR=1.07,95%CI0.80-1.43),在其他国家地区与PD发病存在正相关性(Z=2.71,P=0.007,OR=1.19,95%CI1.05-1.35)。   结论:   1、PARK17基因的rs11248051位点和PARK18基因的rs3129882位点是中国散发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具有累加联合作用,可增加PD的发病风险。   2、不支持PARK16基因rs947211和rs823128位点是中国人群PD危险因素;   3、PARK17基因的rs11248051和PARK18基因的rs3129882位点与PD的发病年龄和性别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与PD的临床表型、UPDRS和Hoehn-Yahr分级得分之间不存在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307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2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研究FOXC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OXC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FOXC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其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ABCB1基因C3435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耐药性癫痫(d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去关注较多的是其经典的运动症状,由于其非运动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其非运动症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日间嗜睡是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 TLR2)、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88, MyD8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腔内血栓发生率及临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均较高。心腔内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心脏扩大、心内膜面改变、心肌运动减弱、血流淤滞、心律失常、血液高
目的:   本实验采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动物模型,模拟人类COPD的病理生理特点。通过ELISA法检测骨骼肌线粒体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的含量,Real-Time RCR法检测B
第一部分18F-FDG PET/CT的SUVmax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的SUVmax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接受18F
目的初步探讨纤维化标志物(TGF-β1,MMP-9),雌激素受体α(ERα)以及SDF-1/CXCR-4轴在大鼠宫腔粘连模型上的表达及意义。宫腔粘连的主要特点是宫腔操作等原因使子宫内膜严重受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发病急剧,病情凶险等特点,早期即可出现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并导致死亡。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