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演奏分析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ΠётрИлъич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19世纪伟大的的俄罗斯作曲家。他所处的创作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而他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具有极其影响力的一位作曲家,其创作细腻优美且极具个性化。彼得·伊里奇·柴可大斯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交响曲芭蕾舞剧及管弦乐作品上均有非凡成就,然而,作为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思想、情感表达、音乐处理等诸多方面皆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以内心情感为源史。同时体现了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在创作巅峰时期的强大能量,用带有民族性爆发力的夸张手法来描述逐渐走向鼎盛时期的特有的柴可夫斯基版本的浪漫主义小提琴音乐魅力。通过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总谱的研究以及个人演奏感受,笔者在第一章对彼得·伊里奇·柴可大斯基的生平及创作历程——早期、中期、晚期进行介绍,彼得·伊里奇·柴可大斯基童年青年及创作成熟时期的经历对其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二章在简略陈述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后,从音乐作品分析角度对全曲三个乐章进行阐述,分析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技法等。其中,第一乐章:D大调,(Allegro moderato),奏鸣曲式。第二乐章:g小调,(Canzonetta),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三乐章:D大调,(Allegro vivacissimo),奏鸣曲式(省略展开部)。总结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技法。第三章笔者从自身演奏角度对整首小提琴协奏曲细致的演奏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其他文献
利用仿生表面降低物体在流体介质中的运动阻力,已经成为减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获得的外形特征对降低其运动阻力有着重要作用,这已被本领域的研究者所
本文主要研究逆变技术在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和光伏并网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应付能源危机主要靠两方面:一是节约能源,一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节能的一项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时代。当代,企业竞争以及关注的的焦点已经从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转移到建立在人力资本基
本试验针对不同树形、不同品种、不同树体部位采用拉枝、摘心、扭梢等修剪技术和喷施化学药剂调控技术,以及对不同品种梨树高接换种的整形方法,研究梨树的树体反应,以及对果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部分建设项目业主方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高水平的管理团队,而采用筹建处或工程指挥部来进行项目管理的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筹建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传统科学哲学的研究进入瓶颈阶段,追寻前人的科学观,可能会赋予今人以新的启迪。为此本文选取了历史上罕见的通才,有着“十七世纪亚里士多德”之称
傩舞源流久远,是上古社会的一种祭祀性舞蹈。福建省泰宁县大源村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大源傩舞具有仪式完整、舞姿粗犷、形式古朴、道具独特等特点,同时又蕴含了
《鹿特丹规则》是联合国第63届大会第67次会议通过的,该规则从1996年起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磨,一诞生就因为其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其一旦生效就将取代之前三大海上货物运
为了掌握膨松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状况,笔者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在山东省的泰安、聊城、济南、日照等县市对有铝膨松剂和无铝膨松剂在食品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查
学习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它吸收多种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来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其研究的许多主张正在引领和促进教育的革新和持续发展。基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