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解耦关系分析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变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世界各国为了遏制碳排放的急速增加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在近期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积极承担责任的大国形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改变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各项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协调经济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要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有效合理地控制碳排放的增长。本文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经济高速发展的温州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温州市2009-2018年的土地变更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温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解耦关系研究。本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2009-2018年温州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均逐年减少,耕地减少了0.16万hm~2、林地减少了0.75万hm~2、草地减少了0.10万hm~2,水域减少了0.43万hm~2,未利用地减少了0.02万hm~2。而建设用地面积则逐年增加,增加了2万hm~2。温州市在2009年土地就已经充分利用,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最大的为林地,接下来是水域,占比最小的是未利用地。温州市土地动态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为1.98%。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小的是耕地为-0.06%,仅次的是林地为-0.11%。(2)温州市的碳排放总量由2009年的745.1951万t增至2018年1233.3842万t。以2017年为分界点,温州市的碳排放总量先增加后平稳波动。2009-2017年,温州市的碳排放量处于快速增长的模式,年增长率高达6.05%。2017-2018年,温州市的碳排放在处于平稳波动阶段。温州市人均碳排放强度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从2009年的0.90t/人,增加到2018年的1.44t/人,年均增长率为5.32%。温州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从2009年的0.28t/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0.20t/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71%。温州市耕地碳足迹总体缓慢下降,2009年为18.15万hm~2,到2018年为16.37万hm~2,下降了1.78万hm~2。而建设用地碳足迹不断增加,2018年比2009年增加了73.11%,总值达到了311.24万hm~2。温州市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2018年温州市的生态承载力比2009年减少了1.01万hm~2,2018年温州市的生态赤字相比2009年增加了2.03倍。温州市的碳排放生态补偿量不断增加,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减少。2009年温州市的碳排放生态补偿量为19.14亿元,大约占据了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0.76%。2018年温州市的碳排放生态补偿量约为32.46亿元,大约占据了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0.54%。(3)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得出温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极强相关。根据Vehmas解耦模型,计算出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解耦状态结果。在2009-2011年、2012-2017年状态均为增长性耦合状态。表明了研究期间,温州市碳排放总量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但在2011-2012年和2017-2018年表现出了强解耦状态。分析得出其中2011-2012年是由于2011年用煤量激增引起的消极强解耦状态。2017-2018年为温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起的积极强解耦状态。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未来温州低碳发展道路提出六个建议:保护碳汇类土地,科学规划碳源类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的能源结构,优化建设用地的产业结构,完善碳排放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政策的宏观调控。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初中物理学习已不再是简单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强调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暨此,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进程缓慢,大部分教学仍处于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动力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力度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进师生之间的
高考试题的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全国卷试题是全国性试卷,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同时计算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的研究内容和进程,对物理模型、数学思想方法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和确定其分类标准,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重要文件,然后对研究内容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以2011—202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本文选择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选取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第六章《电功率》作为单元教学课题,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理论基础研究;然后对学生的多元智能水平、特点和教师的了解、应用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最后结合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本论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对第六章《电功率》制定了核心素养目
棉花作为我国的第二大经济作物,种植非常的广泛,在农业结构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效益不仅直接影响棉花从业者的整体收入,更影响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和农业现代化规划目标的实现,准确预测棉花价格的走势和波动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专家学者对棉花价格预测的研究多以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简单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为主,但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指数波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随机波动特性,容易受到气象
土壤心土断口包含完整的土壤性状特征,常用于识别土壤种类,土壤心土断口图像也被作为机器视觉识别土种的信息载体。机器视觉采集的土壤心土断口图像,由于受光照角度、遮蔽物和土壤断口表面凹凸不平等因素的影响,图像中包含阴影,可能对后期的土种识别造成干扰。因此,阴影检测是机器视觉识别土种必需的预处理工作。本文主旨是对机器视觉采集的土壤心土断口图像进行阴影检测,其主要工作如下:(1)对土壤彩色图像HSI颜色空间
天然酶作为传统的生物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底物具有专一高效的催化活性,但是,天然酶在非温和环境中容易变性失活,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工酶应运而生,纳米酶是人工酶的一类。纳米酶作为一类既具有纳米材料独特性能,又具有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因其具有可调的催化活性、高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目前纳米酶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管理、生化检测、
在低光照环境中采集的花卉图像,呈现出整体亮度较低,花卉与背景的对比度不显著的性质,不符合人眼视觉系统的感知标准,将不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对低光照的花卉图像进行预处理,是提升花卉图像视觉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低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花卉图像展开研究,设计低光照花卉图像增强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为实现低光照的花卉图像增强,改进基于Retinex照度理论的变分优化模型。首先,本文提出三种先验信息,包
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机器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类希望机器能够准确的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完成人与机器的交流,而不是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由于各种表情之间的差别很小,因此,让计算机准确无误的识别表情具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手工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人脸表情识别,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造成人脸表情特征信息的丢失。近年来,深度学习广泛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其核心的步骤是特征提取,特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识
虽然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城镇化、工业化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仍十分严峻,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首次将氮氧化物纳入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并在今后每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NO2作为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其他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对气候、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美丽中国的建设,越来
受硬件设施、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遥感卫星、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的图片成像一般都较为模糊。因此,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就是在不破坏原有图像细节信息的同时将低分辨率图像重建为高分辨率图像。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研究领域中的重建效果最为优越,但是该方法仍然会出现梯度消失、收敛困难并且容易丢失图像的纹理细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