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是北方主要的仁用杏,其杏仁内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三北地区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林树种,同时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态维护功能,也是北方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但由于早春天气多变,正值西伯利亚杏花期,常发生杏花冻害,导致产量下降。因此,为了探究西伯利亚杏早花和晚花对寒冷的响应,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繁育中心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库中不同开花时间的西伯利亚杏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观察其花期并分析雌蕊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化特点,结合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生理指标,以期寻找可以躲避春天晚霜品种,为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广泛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连续2年对花期观察发现,西伯利亚杏花期可分为6个发育阶段,分别为休眠阶段、花芽膨大阶段、露红阶段、花蕾阶段、盛花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年份的开花时间与当年温度相关,2年中早花不同发育阶段比晚花早3~7 d左右,早花从花芽膨大到衰退阶段共需30 d时间,晚花约需24 d左右。(2)通过对雌蕊形态特征观察,发现早花和晚花差异较小,都在10月下旬雌蕊原基已出现,11月花芽进入休眠,持续到翌年休眠结束,花芽进入膨大阶段,雌蕊原基明显伸长,花蕾阶段时雌蕊基部膨大形成子房,盛花阶段时子房内产生倒生胚珠,子房发育结束,雌性器官发育完全。(3)通过对自然温度下早花和晚花6个不同发育阶段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早花和晚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M”状,早花和晚花的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早花和晚花的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均呈倒“M”型。早花和晚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早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晚花可溶性糖含量呈现“M”状,即“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可溶性蛋白在早花和晚花中表现也不同,早花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晚花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约为“M”状。(4)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法综合以上5个指标初步对西伯利亚杏早花和晚花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晚花抗寒性强于早花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