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成人恶性肿瘤中肾肿瘤约占2%,为我国泌尿外科肿瘤发病的第二位,且近年来肾肿瘤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恶性肾肿瘤的治疗中最基本的方法,但对于一些不适宜进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如孤立肾肾癌、双侧肾癌、对侧肾脏的功能不全等情况,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此手术的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切除范围不易确定且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微创治疗,或者能够在手术中有助于精确切割、止血良好的辅助工具,就非常有意义。CO2激光器(CO2 Laser)是以CO2气体作为工作物质的能够连续发射的气体激光器。自问世以来以其对组织良好的汽化、凝固、止血及切割精确等特性,在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及妇产科等许多临床科室都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对肾实质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我们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CO2激光作用于肾实质后产生的相关生物学效应,即肾实质被不同参数的CO2激光照射后产生的损伤的深度、范围及生物学特性,并应用CO2激光进行肾部分切除的动物实验,初步探索CO2激光应用于肾部分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实验一:按完全随机三因素析因设计分组,每个因素三个水平:单次脉冲能量(50mJ、100mJ、150mJ)、频率(50Hz、100Hz、150Hz)、照射时间(100ms、300ms、500ms),共分27组,每组一个成年家兔肾脏,在每个肾脏的上极取三个照射点,每组三个测量结果。每组根据不同的参数水平进行如下处理。以家兔肾脏的上极为实验区域,设定相应的激光参数进行照射。激光照射过程中,肉眼观察肾脏出血、凝固以及有无漏尿的情况。照射结束后将肾脏取出,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消融弹坑的最大直径,沿弹坑中央垂直肾实质表面方向切开,消融弹坑底部呈圆弧形,以最底部作为损伤的深度。切取损伤的肾实质部分,立即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激光在不同的参数下组织损伤的结构形态改变和损伤程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三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计算各组参数的能量密度,绘制能量密度与消融弹坑直径、深度的散点图,观察消融弹坑直径、深度随能量密度的变化关系。实验二:开放手术条件下,应用CO2激光施行兔肾脏部分切除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肾切除时间及出血量,并对切除术后的肾脏截面进行组织学检查,监测并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一周的尿素氮、肌酐值。实验结果:CO2激光对肾实质有良好的切割、汽化及凝固效果,同时止血迅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其照射后形成的消融弹坑直径与单次脉冲能量、频率及照射时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照射后消融弹坑的直径和深度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能量密度较小时,增长的速度较快,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大增长的趋势逐渐减慢,最终趋于平缓。CO2激光可以在5-9分钟内实现对兔肾实质的部分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3)mL,术中顺利,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天及1周的尿素氮、肌酐值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采取适宜的剂量参数CO2激光对肾脏的非接触照射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汽化、切割和止血作用,二氧化碳激光可以成为肾脏手术的良好辅助工具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在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命,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慢性肾功能衰竭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的一类疾病,对此类疾病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有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都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的基础。碘化油作为一种常用的栓塞剂,经动脉注射后,随血液的流动可选择性的聚集在相适应的血管及血管间隙,从而完全或部分阻断血液供应。我们希望通过对肾动脉直接注射碘化油,使碘化油对肾实质毛细血管进行阻断,使肾脏血流减少,增加肾脏毛细血管阻力,使血管节段性坏死,血管外膜纤维化,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并通过肾脏血流不畅导致血栓形成,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对肾脏功能进行性造成损伤,最终形成稳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模型。实验:在开腹条件下,对双侧肾动脉行碘化油注射,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2小时肾脏的颜色变化。术后持续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饮食、体重、精神等),术前、术后第1天、2周、4周、6周、8周取动物血清测量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通过对双侧肾动脉注射碘化油后,肾脏表面的颜色由红褐色节段性的变为浅白色,术后2周起实验动物开始出现食欲减低、活动相对较少,且症状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性加重,术后2周起血清尿素氮、肌酐值开始出现持续性上升,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应用碘化油对肾动脉注射对于肾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肾动脉注射碘化油有可能研发出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