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同时在“生物与环境”模块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在整合高中生物数学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探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影响,从而为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积累案例和资料。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模型资源进行统整,对部分类型进行水平上的划分,并充分挖掘了近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以丰富教师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素材;然后通过试卷测验法,了解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还需改善。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在贵阳六中选择前测成绩中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普通班作为实践对象,其中实验班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而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测试题来评价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践3个多月后,两个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是有效的。具体分析两个班12道后测试题的小题分,发现两个班在第6、11、12题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余9道测试题中,两个班并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第一,实验班学生提取表面信息的能力是加强了,但对于隐蔽信息的提取能力是不显著的;第二,部分试题除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之外,还涉及学生的数学基础或强化记忆等要求。另外,通过分析学生的一模成绩和适应性考试成绩,两个班的一模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适应性考试成绩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但在短期内效果不显著,长期坚持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依据实践结果,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应用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2)应用数学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数学模型的应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