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是企业取得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效率的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其价值的增加及长远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的投资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然而,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因此,如何缓解这两类问题,抑制由其导致的非效率投资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前已有学者证实了在会计信息整体质量、稳健性、透明度等较高的情况下,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所缓解,非效率投资也会随之减少。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否也能够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投资行为也有所差异,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否对处于所有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发生的非效率投资都能产生抑制作用?本文首先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特征与投资行为,其次具体分析了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如何通过缓解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进而对非效率投资发挥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随企业生命周期的进程而有所差异。实证方面,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鉴De Franco(2011)模型计量会计信息可比性,借鉴Richardson(2006)模型计量非效率投资,并采用Dickinson(2011)的方法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之后建立回归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普遍存在,且投资过度的程度更加严重;(2)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可以对投资过度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投资不足产生显著的缓解作用;(3)非效率投资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比性的提高并非对所有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发生的非效率投资行为都有所作用。具体来说,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可比性的提高既有助于抑制其投资过度,也有助于缓解其投资不足;对衰退期的企业,可比性的提高只能对其投资过度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对投资不足的作用并不显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减少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经济后果、非效率投资治理机制的相关文献,引入企业生命周期这一动态视角,则为研究两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