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源助力外骨骼是一种能够支撑穿戴者负重,辅助人体运动的无动力的可穿戴机械装置。传统有源驱动助力外骨骼受限于电池技术,无法长时间持续穿戴使用,影响在户外的实际应用。无源外骨骼采用轻量化设计,不借助外部能源,依靠外骨骼机械结构和人体负重原理实现对人体的运动辅助,具有轻便、易穿戴、可长时间使用等优点,但无源外骨骼仍存在腿部支撑性和舒适性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源助力外骨骼膝关节的支撑性和大小腿结构的舒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源助力外骨骼是一种能够支撑穿戴者负重,辅助人体运动的无动力的可穿戴机械装置。传统有源驱动助力外骨骼受限于电池技术,无法长时间持续穿戴使用,影响在户外的实际应用。无源外骨骼采用轻量化设计,不借助外部能源,依靠外骨骼机械结构和人体负重原理实现对人体的运动辅助,具有轻便、易穿戴、可长时间使用等优点,但无源外骨骼仍存在腿部支撑性和舒适性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源助力外骨骼膝关节的支撑性和大小腿结构的舒适性优化设计,旨在减轻外骨骼腿部的穿戴负担和不适,提高外骨骼膝关节在行走过程中的支撑性,从而提升无源助力外骨骼长时间负重使用的助力性能。根据人体下肢解剖学特征,对人体负重行走的下肢运动信息、外骨骼下肢人机协同性和穿戴舒适性分析,针对关节支撑性和穿戴舒适性提出了无源助力外骨骼膝关节和大小腿结构的设计方案。首先针对无源助力外骨骼行走过程中腿部支撑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支撑期自锁的外骨骼六连杆膝关节结构。根据人体行走的下肢关节轨迹信息,采用最优化方法设计外骨骼膝关节六连杆机构,使外骨骼腿部运动能尽可能逼近人体正常步态的腿部运动。利用六连杆机构的自锁性实现行走步态支撑期的外骨骼膝关节角度锁定,从而提高负重行走过程中无源外骨骼对人体负重的支撑性,减轻人体关节负担。然后针对外骨骼长时间使用的穿戴舒适性问题,设计了增强散热的外骨骼半包裹式大小腿结构。通过人体腿部三维扫描,设计贴合人体腿部表面的外骨骼半包裹式大小腿结构以减小外骨骼穿戴时的人机相互作用力。利用运动前后采集的腿部热红外图像,得到人体腿部热舒适敏感度的分布,以此建立人体腿部穿戴外骨骼的热舒适度评估模型,对外骨骼大小腿进行热舒适度拓扑结构优化设计,使腿部半包裹结构具有良好透气性,从而使人体穿戴使用外骨骼时的腿部舒适度达到最佳。最后介绍了无源助力外骨骼腿部设计和整体结构的实现,对外骨骼膝关节结构和大小腿半包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和功能分析。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工厂的生产方式日益智能化,人机交互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音是人机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如今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无噪音的场景下可以准确识别大多数语音指令。然而,工厂的环境不是安静的,会掺杂复杂多变的噪声,这对于语音人机交互会产生严重的干扰,降低语音识别准确率和生产效率。语音增强技术用于将纯净语音从带噪语音中分离出来,提高目标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从而保证人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传感器设备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中的传统制造不断向智能制造进行着转变。其中,工业领域中物料搬运系统的发展与通信系统的发展是智能化转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物料搬运系统一般以AGV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传统的AGV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状态数据监控数据量大、不能进行实时环境建图以及共享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AGV为研究对象,通过阿里云平台、ROS以及Kafka
AGV运输系统具有移动载物、安全避障等多种功能,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AGV在企业制造加工过程中可以灵活搬运各种物料,降低企业人力运输成本,实现物料仓储的完全智能化流程管理,缩减仓储物流费用。本文以智能化制造过程中的AGV路径规划与调度作为主要研究目标,使生产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作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本文介绍了AGV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AGV的研究现状以及路径规
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机器视觉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安防检测和目标检测等应用。随着CNN模型的改进,计算和存储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在一些低功耗的边缘计算设备中,功耗是重要指标,这便限制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低功耗设备的支持。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具有可配置性和开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以卷积运算为主的前馈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音频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内部权重参数和网络深度也不断增多,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PU和GPU难以提供如此算力,因此人们更加倾向于开发专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而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往往采用冯诺依曼架构,超过80%的功耗被消耗在数据的搬运过程中,因此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逐渐将目光投向非冯诺依曼
随着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SiC材料和微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的环境应力也越发复杂和恶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聚焦于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成品工艺实现、关键结构试样制备、仿真几何模型构建、输出特性优化、单一静态环境应力、静态综合应力及频域综合应力仿真等方面。对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在长时间高温环境应力、大量级压力疲劳环境应力及时域综合环境应力的影响研究较少
随着产业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随之增多,这同时也对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面上安全避障与越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移动机器人在众多行业中存在实验性、定制化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与仿真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数据不足与依靠研究者主观经验导致的不确定性,这影响了可靠性分析与仿真的准确度与可信度。因此如何在小样本与存在认知不确定性等条件下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可靠性建模与仿真验证,保障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是论
科技文献资源是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源头和重要支撑,已成为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之一。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对本学科发展历史及趋势的了解,及与同行的有效学术沟通尤为重要,而查阅领域相关的科技文献则是实现该过程的最好途径。但获取的科技文献是否全面、内容是否相关将直接影响创新的成效。因此,支持创新主体对科技文献获取方法的研究具有现
手术机器人因制造与装配等原因产生的几何尺寸误差,以及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所转化成的运动误差,使得手术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产生偏差,从而给手术时的精度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手术机器人的运动以及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研究,从而在控制以及反馈系统中给予一定的补偿。为了保证手术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手术机器人的从手的运动应当符合医生控制的主手的运动,因此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外骨骼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外骨骼机器人是穿戴在使用者身上并根据人的意图辅助人运动的智能设备。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中,如何准确的识别人的运动意图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重点。目前,意图识别技术主要分为运用电生理信号识别,如脑电信号、肌电信号、眼电信号;以及运用一般物理信号识别,如姿态信号、足底压力信号、人机交互力信号等。电生理信号比较微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