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对流层延迟建模与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流层延迟误差是影响GNSS数据解算精度和PPP定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较长的收敛时间是限制PPP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高精度对流层延迟的改正可有效缩短收敛时间。因此,研究并改正对流层延迟对改善GNSS导航定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GNSS对流层延迟的改正方法、修正模型类型及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全球、区域对流层延迟经验模型。此外,分析了不同全球对流层经验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并将新建最优模型应用于PPP中进行验证分析。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澳洲大陆区域对流层天顶延迟的时空特征,建立一种基于多面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A_ZTD。与GZTD、UNB3、UNB3m、UNB4模型进行模型精度评定发现,A_ZTD模型在澳洲区域的精度(Bias:-0.15cm,RMSE:5.24cm)相较于其他模型都有明显提高,更适合于澳洲区域对流层延迟的精细改正。(2)由于GZTD模型将高程改正系数定为常数,使得该模型在某些区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建立了顾及天顶延迟随高度变化系数时空变化特征的全球对流层延迟模型R_GZTD。针对常用对流层(函数)模型存在过度拟合而丢失对流层延迟细节变化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可有效避免对对流层延迟过度拟合的模型GTDM。(3)为了形成对比,本文加入多个全球经验模型(GPT2w、GZTD、UNB3、UNB3m、UNB4模型),从多数据源、多角度客观的分析了新建模型(R_GZTD、GTDM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的精度(R_GZTD,Bias:0.48cm,RMSE:3.79cm;GTDM,Bias:0.60cm,RMSE:3.83cm)及稳定性均优于其他模型。R_GZTD模型显著提高了高海拔地区天顶延迟的精度,而GTDM模型则较大程度保留了对流层延迟的细节变化。此外,通过分析各模型在七大洲的精度,发现R_GZTD模型在区域上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能极大改善区域对流层延迟的改正效果。(4)探讨了不同对流层改正策略的PPP定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新建模型R_GZTD的PPP定位精度优于Saastamoinen模型改正,收敛时间较参数估计缩短约33.8%、较Saastamoinen模型改正缩短约79.4%。同时发现,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解算的延迟量精度越好、时间分辨率越高,其定位性能越强。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F51双相不锈钢作为渗氮基体材料,其组织由γ-奥氏体和α-铁素体两相组成,对其进行450℃和550℃两种温度离子渗氮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P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
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其中涉及的氧析出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过电势高,那
长期暴露在高砷污染环境下会导致人体皮肤和多个器官发生癌变,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地下水中,无机态的砷主要以三价砷(As(III))和五价砷(As(V))形式存在,与As(V)相比,As(III)活性更强
榆神北矿区浅埋煤层的地形地貌普遍呈现沟谷状,开采该地形下覆存的煤层时矿压规律不同于一般非沟谷区覆存的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的显现异常的强烈,工作面液压支架极易出现“
β-甘露糖苷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特别是在生物分子中的N-连接寡糖糖蛋白中。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些含β-甘露糖苷的寡糖部分在许多生命活动和细胞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β-甘露糖苷的立体选择性构建是糖化学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挑战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1)吡喃糖的异头碳效应不利于甘露糖β-苷键的形成;2)吡喃甘露糖C-2位直立键的羟基邻基参与效应或立体位阻效应都使糖基化反应趋向于生成α-
随着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燃烧引发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新能源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氢气作为一种高效和环保的能源,由于燃烧不产生污染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
以不敏感弹药技术为基础,进行某引信在烤燃环境下的不敏感性能研究,希望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为引信的不敏感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基于含能材料热起爆理论,得出McGuire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作为一种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农业、食品、制药、日用化工、石油开采和生物修复等各个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表面活性素主要采用发酵的方式生产,
半导体光催化在有机转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利用光催化过程中相对独立的光生空穴参与的氧化半反应和光生电子参与的还原半反应构建耦合反应体系是一种实现有机物转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厂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衍生品,近年来污泥产量也不断上升。目前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是厌氧消化,在实现污泥稳定化的同时,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