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网络、身份动员与族群暴力:印度印穆暴力的政治学解释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民主话语中,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巩固民主国家,但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暴力活动却是这个巩固民主政体的一个伤疤。为什么印穆群体之间会发生暴力?为什么相对其他地方,有些地方发生暴力的烈度强,持续时间长?为什么印穆暴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骤然兴起且在90年代不断激化?近年来印度印穆暴力仍有抬头,但是对此的既有研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精英主义研究视角不能解释底层民众的认同极化,普通民众视角则容易忽略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渗透,试图将两者结合的国家—社会互动视角则聚焦于庇护网络的微观运作,不能将政治精英与民众的互动纳入到宏观的政治发展进程中,以全景式、动态化地说明印穆暴力发生和激化的机理及其在不同时期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与之相对照,跨时地考察印度庇护网络的结构变迁,可以更好地说明选举庇护、身份动员和印穆暴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提供一个囊括印穆暴力宏观变迁和微观机制的整体性解释。本文认为,庇护网络是维持印度庇护式民主有效运转的非正式制度,是传输选票和公共物品分配的“权力性”纽带。庇护网络的结构影响着政党选举动员的庇护策略,而族群身份是选举庇护的重要诉诸对象。暴力则是族群身份的最直接区分手段。所以,庇护网络的结构通过族群身份的动员直接影响着族群暴力。具体而言,独立初期形成的一元化庇护网络抑制了族群身份的政治化,印度教主义政党可以融入主流政治并获得物质恩惠,并不需要发动暴力、进行身份动员。而且即便是发起暴力,一方面不能够获得足够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被政府强力镇压。尼赫鲁去世之后,英迪拉母子重造一元化庇护网络的努力弱化了国大党的组织基础,选战策略的宗教转向导致了宗教身份的政治化。恩惠网络的松动和印度教身份动员导致了印穆暴力的兴起,权力极端弱化的国大党邦政府并不能及时制止暴力。到联合政府的多元化庇护网络时期,联邦政治的地方化导致各政党选举竞争的白热化,族群身份动员成为主要的政党动员策略,于是印穆暴力不断加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在2020年ACSM全球健身趋势调查中,可穿戴技术列居首位,其中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简称EMS)逐渐成为近几年
目的 观察凯时注射液(微脂化前列腺素El,lipo—PGEl)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患者接受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生理盐水l00ml中静滴,疗程2周。结果 四肢麻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意识消失和恢复的过程涉及睡眠-觉醒通路的参与。课题组前期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丙泊酚麻醉状态下特异性激活五羟色胺转运体转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transgenic,SERT-cre)小鼠中缝背核(Dosal Raphe Nucleus,DRN)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能加速小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多个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网技术成为了未来分布式电源电能汇集和分配的发展趋势。直流微电网在协调组织分布式电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给传统电网带来新的活力。目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由于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多因素引发的社会排斥现象,导致农村妇女在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Φ-OTDR)对于振动信号能够实现高灵敏度的连续分布式测量和多点定位,在周界安防、油气管道泄漏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