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危机及化解策略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在扮演其自身社会角色时给社会留下的整体性印象及社会大众对其的评价即构成记者的社会形象。在新闻媒介运作的过程中,社会形象主要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个媒介组织、某件新闻作用、某个人的整体性印象及评价。其中,处于新闻报道第一线的记者社会形象是非常受大众关注的。然而,大众媒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担当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与之相对应,记者的社会形象也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媒体的运行机制逐步市场化,各种商业因素不断地融入媒体运作。在此进程中,由于权力的干预和金钱的诱惑,部分记者出现了社会角色错位和异化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关于记者违法违纪的事件频频发生。有偿新闻、广告新闻、虚假新闻等事件愈演愈烈。社会对记者应扮演角色的期待与其实际社会形象背离程度愈来愈大。在记者传统社会形象受到冲击的环境下,有关记者社会形象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研究热点,大家都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为传媒业和传媒人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器。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清朝末期以来我国记者社会形象的演变,然后阐述了当前我国记者社会形象危机的现状,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为改善我国记者社会形象异化的现状提供些许借鉴。
其他文献
期刊
近代女性报刊与精英女报人群体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一页,值得深入探索。就民初女报人及女性报刊而言,学界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者多关注精英女报人的办报活
<正>红树西岸工程位于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筑面积为35万m2,地下室连成一体,地面以上由3栋相互独立的折线形大体量31层的高层住宅群组成,地下室-2层主要为车库、人防区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进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媒体的格局,传输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接受的终端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种改变越来越具有颠覆性的特征,电视的消费方式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