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分层与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教育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关系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在这一问题上,学校组织之间的分层已经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对于发生在学校组织内部的,特别是班级中的学生社会地位分层,研究不多,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分层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也不够充分。本研究以布迪厄的社会理论为基础,对班级场域学生社会地位分层情况进行研究,并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情况两方面对可能影响分层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作为数据收集方法,选取P市个所高中和一所初中的16个班级,共950名学生作为调查和观察的对象,通过SPSS12.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检验。在理论框架方面,根据已有研究的情况,本研究在布迪厄的资本形式上增加了组织资本,即以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和象征性资本作为资本占有的分析框架,以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作为惯习获得的分析框架,对班级学生社会地位分层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情况两方面,学校教育包括教师课堂语言交往行为、课外师生交流、学生干部任职经历;家庭情况包括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藏书量、父母指导。通过研究发现增加组织资本后,可以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班级场域学生的资本占有进行分析,但经济资本不适用于班级场域的分析;资本占有情况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惯习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班级中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学生的资本占有显著相关,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并没有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家庭情况主要对学生的惯习获得产生影响,并通过对资本占有的间接影响实现了父辈经济和文化资本的复制。不同家庭环境培养出具备不同惯习的学生,获得不同惯习的学生在班级场域中占有不同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和象征性资本,学校教育把资本占有中处于优势的学生挑选出来并给予不同量、不同质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没有为受教育者提供足够的可以实现自由流动的机会和平台,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更为隐蔽的形式下实现了对社会分层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