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FL学习者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的内在动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灵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习,这与传统的教学法有极大的不同,挑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对于整个教育系统而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直以来不变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本文作者主要研究的就是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下的学习动机问题。研究目的在于:1)检验“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否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2)探寻“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哪些潜在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内在学习动机。本研究为期11周,实验对象为重庆大学2010级英语专业一年级四个班的全体学生。其中,1班和2班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教材”的教学法;3班和4班为实验组,对其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法。本研究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工具来探究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变化。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学生内在动机等级量表)、课堂观察、学生项目日志和反思分析、对部分学生的采访等。本研究发现:1)实验后,实验组的内在动机较之实验前有显著的提高;2)实验后,实验组的内在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实验前后内在动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4)“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一些优势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其他文献
采用结合浓差极化理论的Spiegler-Kedem(S-K)模型进行苯胺类化合物纳滤过程中的溶质反射系数(σ)和溶质渗透系数(P_s)的计算,研究操作压力、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苯
语篇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语篇连贯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篇的可接受性。它作为一个既重要又复杂易起争议的语言学概念,很久以来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不同
本文试图在长时段视野下打破固有的史学阐释框架,提出“平行—会合”的阐释范式和“两次文艺复兴”假说,即迄今中西各经历了两次“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始于唐宋变革之际,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