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出型钢柱脚在普通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传统普通露出型钢柱脚节点在反复加载条件下其恢复力特性表现为滑移型且柱脚耗能不足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带楔块的无滑移型露出型钢柱脚,其抗震性能明显改善。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汶川地震灾害分析和救灾措施的研究”(50848008)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再生混凝土和新型钢结构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2009AA032304),对这种新型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并对新型柱脚钢框架的动力性能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考虑锚杆、钢柱底板、混凝土底座、垫圈及螺帽等变形的影响,推导了露出型钢柱脚的变形及转动刚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带楔块装置钢柱脚和普通钢柱脚的工作机理、力学性能,得出了带楔块装置柱脚恢复力模型表现为无滑移型,普通露出型柱脚恢复力模型表现为滑移型。对带楔块新型柱脚和普通柱脚试件分别进行了低周往复循环加载试验,并考虑不同螺栓数及柱轴压力等情况,得出了各自的恢复力特性;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柱脚计算公式和所得到的恢复力模型是实用有效的;带楔块露出型柱脚由于弹簧的推动,楔块的切入,消除了由于螺栓杆塑性变形产生的柱脚底板与基础的缝隙,柱脚始终不松动;与普通螺栓连接柱脚相比,新型柱脚刚度退化减慢,延性和耗能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考虑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螺栓数量及排列对柱脚受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各柱脚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相同,在试件屈服前曲线基本为线性,屈服后出现明显的非线性,轴力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对柱脚弯矩承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但同时柱脚的耗能能力也有所降低;节点域对柱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从而导致骨架曲线在塑性区的试验值较有限元分析值稍大;螺栓的增加对柱脚在承载力和刚度方面都较有利。提出了用ANSYS的Link8单元和拉型Link10单元串联起来再与压型Link10单元并联模拟滑移型柱脚锚杆,用压型Link10单元来模拟滑移型柱脚底座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数值模拟技术;用ANSYS的Link8单元并结合单元的生死技术及APDL语言开发技术来模拟无滑移型柱脚底座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数值模拟技术。经与试验结果对比,本文所提出的柱脚数值模拟技术效果良好,实用可靠。提出了用ANSYS的Combin39单元与压型Link10单元并联设置,用前者来模拟柱脚锚杆、用后者来模拟柱脚底座,并利用Combin39单元可自定义力-位移输入曲线来定义其本构关系的特性,通过分别输入不同的力-位移曲线来实现有滑移型与无滑移型柱脚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框架结构的耗能特性以及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新型带楔块弹簧减震装置可以有效控制结构层间位移、减小结构地震反应,更好的耗散地震能量,使带楔块柱脚结构表现出更好的抗震性能。总之,论文基于试验、理论推导及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带楔块的无滑移型露出型钢柱脚的抗震性能;且同时推导出了传统普通有滑移露出型钢柱脚及新型带楔块弹簧减震装置无滑移型钢柱脚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在数值模拟技术上有成功突破,为这种新型无滑移露出型钢柱脚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