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抑菌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4种香辛料中筛选出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的材料,结果表明:肉桂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最佳,并通过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对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在Box-Benhe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及回归分析,得到了肉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69.24℃C、液固比10:1(mL:g)、提取时间5h,乙醇的浓度为95%,在此条件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为39.46mm。当薄层层析的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v:v)时,通过将肉桂提取物与肉桂醛比较,初步确定肉桂中起主要抑菌作用的是肉桂醛。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证明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为肉桂醛。通过检测真菌细胞的抑菌活性、SDS-PAGE电泳、细胞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变化、电导率的变化、K+和无机磷含量、紫外吸收物质的变化、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变化,来研究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同时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影响,阻碍菌体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机理。用1MIC、2MIC、 4MIC浓度的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进行处理,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其前散射光(FSC)变化、DNA含量变化、细胞膜膜电位变化、细胞周期变化和Annexin VFITC/P双染法、细胞内Ca2+含量变化等指标进行检测及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细胞形态观察,其结果表明肉桂醛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系统和阻滞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目的。
其他文献
土地问题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
裂壶藻(S. limacinum),又名裂殖壶菌,是破囊壶菌科一类单细胞球形的海洋真菌类微藻。裂壶藻中油脂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我国卫生部已于2007年将其批准作为新
本文以第二外语习得之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参考湖北省汉水上游的汉语方言特点,将其与英语发音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域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据此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对
我国是裸燕麦的主要产地,从燕麦中提取获得的β-葡聚糖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生理保健功能。本课题以山西产晋燕8号燕麦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获得了纯度为8
自动络筒机是纺织工业中纺部和织部的连接桥梁,其作用是把细纱从管纱上导出,络成具有较大容积的筒子,并消除纱线上的绒毛、粗结等疵点,因此,络筒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纺织效率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发现,当某些材料的尺寸处于介观状态时,其宏观性质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且当材料的尺寸降至纳米范围时,许多新奇的性能出现了,并且这些性能是不能被传
为研究1990~2011年凯拉库姆库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因子状况,基于多时像遥感影像,从过程和趋势方面分析凯拉库姆水库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父母的外出务工很容易使其产生自我认识存在盲区,对自身变化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就会表现出如叛逆、自卑、厌恶父母的行为偏
<正>菌根菌是土壤中之有益真菌,能与高等植物根部共生后形成结合体,称为菌根,具有促进植株生长之效益。与兰科植物共生形成菌根之菌根菌称为兰菌,大多为丝核菌属(Rhizoctonia
会议
Gly m Bd 28K是大豆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它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威胁人体健康。IgG类抗体能够参与免疫反应四种机制的两种,在免疫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关于Gly m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