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而经济增长则是发展的前提。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而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那么从教育投资角度来看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 本文在介绍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以及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2003 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本的高投入所带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力资本和技术等综合要素的贡献都明显偏低。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日益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一种桎梏。人力资本作为生产中最积极的因素,无疑在经济增长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笔者选择从教育投入角度考察人力资本贡献不足的原因。通过与发达国家教育投入总量以及投资方向上的对比,显示中国在教育投资的力度及投资方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资金总量投入不足,三级教育投资比例失调,区域间以及城乡间投资失衡。而作为教育投资的另外一个主体—民众,在受到企业偏爱高学历人才信号的影响下,盲目追逐学历本身,而忽略了与学历相应的能力培养,这都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也势必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最后,针对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的各种因素如投入、制度、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