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铅矿物的合成、表面硫化及对黄药的吸附行为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易选铅矿资源的日趋枯竭,复杂难选铅矿的综合回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铅的氧化矿物浮选常采用硫化钠.黄药浮选法,由于氧化铅实际矿物成分复杂,人们对其硫化及浮选机理知之甚少。为此我们从纯矿物入手,为了能得到完整的表面硫化后的氧化铅矿物,我们采用吸附黄药.烘焙的办法进行表面硫化。因氧化铅纯矿物的表面酸碱性质对其浮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了解表面硫化后氧化铅表面性质的变化对复杂氧化铅矿物的浮选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研究将表面络合理论引入表面硫化体系当中,系统地研究了铅的氧化矿物表面硫化前后的酸碱性质和对黄原酸钾的吸附行为,旨在为有色金属氧化矿的表面硫化及浮选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PbCO3. Pb3(CO3)2(OH)2、α-PbO、β-PbO、Pb3O4.PbS和PbSO4,并对所得样品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比表面测定仪(BET)、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等进行了表征。采用自动酸碱滴定法对所得样品进行了酸碱滴定,利用计算机软件 FITEQL和 WINSGW模拟计算了样品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为铅氧化矿物的表面性质提供了基础信息。   对所制备的PbCO3、Pb3(CO3)2(OH)2、α-Pb0、β-PbO、Pb3O4样品,通过吸附黄原酸盐并在一定温度下烘焙,得到其表面硫化样品。通过多种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后,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对表面硫化后的样品进行酸碱滴定,利用计算机软件 FITEQL和 WINSGW模拟计算了样品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红外光谱和XRD测试数据表明各种氧化铅矿物均发生了表面硫化现象,证明所用方法可行。而且表面硫化后样品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和未硫化前的相比,发生了显著地变化,证明硫化显著改变了样品的表面性质。   用表面硫化前后的铅氧化矿物对乙基黄原酸钾(乙基黄药)进行了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硫化后样品对乙基黄原酸根的吸附能力较表面硫化前显著增强,并且发现α-PbO、β-PbO、Pb3O4对乙基黄药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甲酸的氧化反应是电催化反应中最为简单的反应之一,仅涉及2个质子-2个电子的转移,一直是研究有机小分子阳极氧化的重要模型反应,也是帮助理解这类涉及质子-电子转移反应的重要模型反应。对这类反应,溶液pH值的变化不但会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还会影响电极的荷电状态、双电层中溶液的组成以及电极表面物种的吸附行为,因而对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弄清pH对甲酸氧化活性影响机制将加深我们电催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