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化浊通脉散对ASO实验家兔IL-1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群老龄化和饮食结构不合理,ASO发病率逐年上升,45岁以上ASO发病率为0.25%。尤其东北地区人们喜肉喜盐等饮食习惯,使ASO呈高发事态。西医外科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如搭桥转流术,各种动脉腔内手术,颈动脉内超声溶栓术等,但术后早期血栓形成,后期内膜组织增生等问题难解决,术后成功率欠理想。西药多从抗凝、溶栓、降脂等方面治疗着手,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大,且对防治慢性病程的ASO尚缺乏满意疗效。当今对于本病治疗的最新方法是干细胞移植,但其安全有效性仍需长期流调学观察。中医药在西医手术和药物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独具优势,特别是对中小动脉闭塞、狭窄的防治,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阻止ASO病变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近年研究认为该病病机多属于“气虚血瘀痰浊”,我们用化浊通脉散治疗本病多年,证明该方安全有效。现进一步利用更先进方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探讨其治疗机制。  目的  本实验通过检测相关指标,阐明化浊通脉散治疗ASO的作用靶点,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化浊通脉散治疗ASO的作用机理,进而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一、造模  选用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10月龄,体重2.8-3.0公斤。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排除饮食异常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模型组(B)、化浊通脉散组(C),西洛他唑组(D),通塞脉片组(E),分笼饲养。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自由饮水。其余四组自实验开始喂高脂饮食,每只每日在正常饲料中加胆固醇1g、猪油5g。第三天开始均在10%乌拉坦麻醉下由左侧股动脉插管,4F气囊导管拖拉左侧髂股动脉8次,造成机械性内膜损伤。实验第七天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牛血清白蛋白250mg/kg造成内皮损伤;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二、取材制定标本及指标检测  各组动物于造模前及治疗后分别取外周静脉血5ml,制备血清标本,测定血脂(TG、TC、LDL-C、HDL-C)。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解剖切取股动脉,长约0.2-0.3cm,放到盛有1mlTrizol的1.5mlEP管中保存。利用RT-PCR检测取材标本中白介素-1(IL-1)相关指标的含量(数据)。  结果  化浊通脉散能有效的降低血脂如TC、TG、LDL-C,但升高HDL-C作用不明显,利用RT-PCR检测IL-1指标,化浊通脉散组比西洛他唑组、通塞脉片组及模型组有明显降低IL-1的表达。  结论  化浊通脉散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管组织中的IL-1,还能有效降低血脂,如TC、TG、LDL-C。因此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异同,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1980年01月到2014年02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