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DNA传感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DNA(E-DNA)传感器现阶段发展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在复杂体系中探针DNA与目标DNA分子之间很难接近杂交,并且在杂交过程中DNA的非特异性吸附会出现较高的空白信号,导致检测目标DNA分子时两条DNA分子的杂交效率低;第二个是仅仅依靠探针DNA和目标DNA分子间杂交机制导致检测灵敏度低,因此需要放大检测信号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本文采用Fe3O4 NPs构建E-DNA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物,能有效地消除上述干扰,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本论文在合成Fe3O4@Au NPs和炔基化Fe3O4@Si O2 NPs复合材料前提下,分别构建了Fe3O4@Au NPs、炔基化Fe3O4@Si O2 NPs的E-DNA生物传感器,并成功用于高灵敏检测目标DNA分子。具体内容如下:1.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形貌较好、分布均匀的Fe3O4 NPs。通过优化制备条件,改变柠檬酸钠和醋酸钠的浓度调节Fe3O4 NPs的尺寸与形貌,结果显示当柠檬酸钠为67.5 mmol/L、醋酸钠为3.6 mol/L时制备出Fe3O4 NPs粒径为80 nm。然后在Fe3O4 NPs表面使用Na BH4原位还原HAu Cl4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Fe3O4@Au NPs。此外,在Fe3O4 NPs基础上采用Stober方法制备Fe3O4@Si O2 NPs,进一步对Fe3O4@Si O2 NPs进行炔基化修饰,同时对制备过程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氮气保护一步合成法有利于Fe3O4@Si O2的炔基化。2.构建Fe3O4@Au NPs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E-DNA传感器。设计三条DNA分子:捕获DNA分子(DNA1),信号DNA分子(DNA2)以及目标DNA分子(DNA3)。DNA3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拉近修饰在DNA1和DNA2分子中官能团的距离。通过测试电极表面中亚甲基蓝(MB)的电流作为检测DNA3分子的电信号。研究发现传感器在2μM DNA1和2μM DNA2,250μg/m L Fe3O4@Au,杂交时间为2 h时获得传感器最佳电信号,DNA3在10 n M-100 n M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e-7/A)=0.01243C(n M)+0.57511(R2=0.9983),表明该传感器能够用于检测目标分子。3.开发一种新颖的炔基化Fe3O4@Si O2 NP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E-DNA传感器。首先DNA1通过光点击反应固定在炔基化Fe3O4@Si O2磁性复合纳米材料,之后加入DNA2,最后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基础,利用交流伏安法(ACV)检测有无DNA3时电化学信号,从而可以检测目标DNA分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聚乙烯管道不同温度下纵向变形量和土壤摩擦力的理论计算,分析了聚乙烯管道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发生纵向变形对施工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
新时期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各企业纷纷进行改革以期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良好运行的一个关键内容,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重点
柳宗元考中进士的时候二十一岁。  他就算不是同批进士里最年轻的,也是最年轻的之一。  唐代进士杏园初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贞元九年的那个春天,在长安大道上看遍名花的,很可能就是柳宗元以及年长他一岁,和他同榜考中的刘禹锡。  这应该只是柳宗元辉煌人生的起点。他出生名门,祖上世代为官,自幼“聪警绝众”,名声远播。出众的家世和惊人的才华给了他自信,也鼓励了他的雄心壮志。他的朋友韩愈形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