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毒力菌株致病力和病毒传播以及抗凋亡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学研究中已证实抑制凋亡蛋白Bcl-2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但有关该蛋白在丝状真菌中的作用研究还鲜有报道。前人研究发现,过表达Bcl-2的栗疫病毒力菌株在与第一个vic基因位点上存在差异的弱毒力菌株进行病毒传播时,可以抑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这有利于弱毒力菌株与不亲和的毒力菌株之间dsRNA病毒的传播,并对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生物防治有着潜在价值。由于栗疫病菌有多个vic基因位点,在毒力菌株与其他vic基因位点上存在差异的弱毒力菌株进行dsRNA病毒传播是否同样具有正向作用还不清楚。  本文以实验室所保存的过表达Bcl-2的栗疫病菌转化子为材料,主要针对Bcl-2基因对多个vic基因位点上的病毒传播及致病力、抗胁迫能力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在多个vic基因位点存在差异时,Bcl-2基因对弱毒力菌株和毒力菌株间的病毒传播都有正向作用,但差异很大,对前两个vic基因位点存在差异时,影响比较显著,第四个vic位点存在差异时,几乎没有影响;通过野生型和转化子对栗树寄主的致病力测定和抗胁迫现象的分析中发现,转化子产孢量出现下降,但菌丝干重和鲜重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无论在实验室还是自然界,转化子对果树的致病力相较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受到外界凋亡信号的刺激,转化子菌丝中ROS和NO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并且核凋亡出现延缓状态;在受到H2O2胁迫和盐胁迫时,生长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胞外酶的检测中发现,多聚半乳糖核苷酸酶和漆酶活性没有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Bcl-2能够抑制栗疫病菌的细胞凋亡,并且在vic基因位点不同差异的情况下对病毒传播都有正向调控作用,对栗树寄主的致病力并没有增强,这对病毒传播的亲本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望有效提高栗疫菌弱毒力菌株携带的dsRNA病毒向毒力菌株的传播效率。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镰孢菌(Fusarium spp.)能引起多种玉米土传病害,如苗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和穗腐病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本文研究了我国玉米主产区
温室作物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可全年生长等特点。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中低温、寡照、高湿的特殊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因此,要使温室中种植的
本文为了适应当前防治植物病害的发展方向,开发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从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及吉林省四平市等地区采集土样20份分离出放线菌,从所分离的放线菌中寻找具有高效
本文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及筛选不同来源的植物多糖,其中黄芪、刺五加、山药、昆布多糖具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提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