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研究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层序学理论,按照标志层、标准层、旋回对比、地层厚度等原则,完成了工区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6油层组进一步细分为长61、长62、长63和长64四个油层亚组,其中长61细分为长61-1、长61-2,长62细分为长62-1、长62-2、长62-3,长63细分为长63-1、长63-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区长6油层组的构造特征,各小层的构造形态自下而上具明显的继承性,为平缓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鼻状微幅构造,对油气富集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观察岩心、沉积相标志识别、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工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且沉积相带和砂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分流河道之间被分流间湾分隔。长6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碎屑颗粒主要是长石、石英,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属于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晶间微孔次之,喉道类型主要为细喉型,次为微细喉和微喉,属小孔-细喉型。综合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成岩作用、储层物性、砂体厚度、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等,本区长6储层归为Ⅲa~Ⅳb类,其中Ⅲa类为好储层,Ⅲb类为较好储层,Ⅳ。类为中等储层,Ⅳb类为差储层。工区长6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级、含油级下限为油斑、物性下限为9.0%(孔隙度)和0.2×10-3μm2(渗透率)、电性下限为含油饱和度≥40%、4.0电阻≥18Ω·m和声波时差≥218μs/m。用容积法计算的工区长6石油地质储量为1061.42x104t,含油面积18.80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