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对《吴越春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版本、文体等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许多成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尚待解决的争议。本文首先对《吴越春秋》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探究,认为《吴越春秋》流传的版本虽杂,但今见本基本保留了赵晔创作的原貌,只是历经了不断的增删离析过程。论文将《吴越春秋》的文体定位于雏形期的历史小说,考察了它的“率尔而作”问题并进行了价值评价。 论文重点探讨了《吴越春秋》与东汉经学的关系。东汉经学承西汉独尊儒术的余绪,深受董仲舒思想影响,同时它又是发生发展在特定的后汉时代。与谶纬密切结合而趋于神学化,服务于封建皇权而又逐渐走向末路,这是东汉经学最大的特征。文学作品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之上的,它总是受到所在时代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最早成书于东汉初年的《吴越春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经学的烙印。 论文从经学的视野考察了《吴越春秋》体现出来的忠信仁义、复仇报恩、天人合一、谶纬神学、慨叹兴衰等社会思想和精神现象,结合汉代的社会背景、风俗信仰、儒士心态等,揭示出《吴越春秋》创作的经学目的,认为这是“两汉思想表达的另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