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了敦煌石室,由于文书内容丰富,中外人士莫不群起研究其所载内容,“敦煌学”一时鹊起,成为显学;张大千将其临摹的敦煌壁画公诸于世,开拓了“敦煌学”的美术领域;然而文书的书法领域却少人问津。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初步探讨“敦煌遗书书法”的部分空白,引起方家注意,从而使“敦煌学”除了在文书内容的“历史价值”、敦煌壁画的“美术价值”外,再加上“书法价值”,变得更趋圆融。其要点如下:(一)研究敦煌遗书书法,第一步首先要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深入了解敦煌书法研究史的脉络,找出此项研究的研究空白。(二)敦煌,是古代横贯亚洲,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要塞。由于丝绸之路,敦煌从汉到唐保持了长达千年的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书法也走向兴盛。南朝·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四人中敦煌人居其半,可见当时敦煌书法的繁盛状况了。研究敦煌遗书书法,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首先必须了解敦煌历史,探明研究对象敦煌遗书的现存状况。(三)究竟敦煌遗书墨迹是不是书法?敦煌遗书书法的艺术性何在?敦煌遗书书法的美怎样理解?书法和绘画有何渊源?初步解决了这四个问题敦煌遗书书法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四)探索敦煌书法家,使大家认识到,隶属边陲地带的敦煌,除了哺育过影响后世的书法家张芝、索靖之外,还有很多无名的民间书法人物,以引起人们对“敦煌遗书书法”的重视。同时有作者才有作品,敦煌书法人物承担了大部分的文书任务,因此欲了解“敦煌遗书书法”,必须先了解他们。哪些人可称之为敦煌书法人物,他们受教育的情况如何,是探索“敦煌遗书书法”的入门之道。(五)对隋唐书法的研究向来是书法研究的主流,而唐代帝王书家李世民偏爱王羲之的书法,致使王氏书法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主流方向;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中点,书法作品随着来来往往的商旅而交流,可以说敦煌是全国各地书法作品的集散地。探明王羲之书法与敦煌遗书书法的关系是研究敦煌遗书书法流变的关键。(六)敦煌遗书中的书史资料不仅填补了书法正史的空白,具有补史的价值而且对敦煌“地方书法”的探讨将有莫大的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以补述。(七)任何书法的研究归根结底有两个目的:其一,古为今用。对于敦煌遗书书法来说,当然就是临摹。其二,理清书法各个体例的流变脉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以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