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梅州市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55年来的长序列耕地数量统计资料,分析了梅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影响梅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未来5-15年的耕地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基本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梅州市耕地总量变化、人均面积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梅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特征,其中1949~2004年间梅州市耕地总量大致经历了急剧波动、平缓增长和持续下降三个时期,人均耕地则基本上呈逐年减少趋势;耕地的区域差异较显著,中东部区域的相对变化率比西部区域大,其中又以梅江区最大。(2)在定性分析基础上,以1978年-2004年耕地统计数据为分析样本,选取梅州市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客运量、居民消费水平等12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梅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认为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各种非农用地不断增加,工商业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城市化进程中,非农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范围的日益扩展,导致耕地逐年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总产量和单产,但会导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量耕地非农化。(3)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和门限自回归模型主要对2005年至2020年梅州市的耕地面积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梅州市耕地面积在今后5~15年仍将持续下降,此后才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通过对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门限自回归模型适合用来解决非线性的单一变量问题,顾及了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不确定因素,预测精度和马氏模型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4)在对梅州市耕地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梅州市人地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包括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耕地占补平衡;重视耕地集约利用;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