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分化及其在AD发病机制及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A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从而严重阻碍了有效的AD防治药物的开发。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驻的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神经炎症机制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反应和病原体防御中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释放大量细胞毒性因子,介导神经元突触的吞噬等。小胶质细胞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在AD多种病理条件刺激下,如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氧化应激等,会引起小胶质细胞持续性激活,这与AD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小胶质细胞已成为AD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细胞构成的复杂体系,AD的发生也并非是单一系统或某一细胞群的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D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AD神经元产生的Aβ、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等均会激活小胶质细胞,提示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能是神经元出现病理损害后的结果。但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在Aβ病理出现之前,已存在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状态,提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能是神经元出现病理损害的原因。因此研究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了解神经炎症和神经变性发生发展及作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AD使用的细胞来源主要有2种,永生化细胞和原代细胞。但这两种来源的细胞各有局限性。永生化细胞虽然可以大量扩增,但是经过基因编辑后使其无法展现出原代细胞的相关特性;原代细胞具有较好的生理或病理的相关性,但来源非常有限,人源的原代细胞更是稀少。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是由人体细胞重编程而来,如果是患者来源的hiPSCs,会携带患者的遗传物质,其分化的神经细胞包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修饰和突变。因此AD患者来源的hiPSCs诱导分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在AD病理机制的研究和抗AD药物研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本课题应用前期建立的hiPSCs向小胶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案,将年轻人、认知正常老年人和AD患者来源的hiPSCs分别诱导分化为小胶质细胞,观察这三种来源小胶质表型和功能的差异,并比较多种外源性刺激因素对其的影响;继而研究三种来源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孵育所致的相互影响;最后应用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评价药物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第一部分hiPSCs源小胶质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多种外源性刺激因素对其表型和功能的影响首先将年轻人(Young control,YC)、认知正常老年人(Cognitively normal elderly control,CNC)和 AD hiPSCs诱导分化为小胶质细胞。然后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多种AD相关刺激因素,包括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皮质醇(cortisol,CORT)和 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β-amyloid oligomers,oAβ),观察这些外源性刺激对三种来源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及YC、CNC和AD hiPSCs源小胶质细胞对上述刺激反应的差异。1.hiPSCs向小胶质细胞诱导分化应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诱导分化实验方案,将三种hiPSCs诱导分化为小胶质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过程中hiPSCs源性造血祖细胞CD43和CD34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显示CD43和CD34阳性细胞率均在90%以上,各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IBA1和TMEM119,结果显示hiPSCs源小胶质细胞IBA1和TMEM119阳性细胞率在90%以上,各组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三种hiPSCs均可诱导分化为小胶质细胞,各组间分化效率无明显差异。2.多种外源性刺激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应用LPS及AD相关刺激因素H2O2、CORT、oAβ处理细胞,观察多种外源性刺激对三组小胶质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以及观察三组小胶质细胞反应的差异。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应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应用luminex检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IL-10、IL-1β、TNF-α、IL-6、CXCL10 和 CCL7),应用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 oAβ水平。2.1 LPS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给予刺激前,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显著高于CNC组。1μg/ml LPS可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且AD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CNC组。2.2 H2O2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给予刺激前,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显著高于CNC组。25 μM H2O2可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而AD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CNC组。2.3 CORT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给予刺激前,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显著高于CNC组。25 μM CORT可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且AD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CNC组。2.4 Aβ寡聚体(oAβ)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给予刺激前,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显著高于CNC组。1μM oAβ可显著增加三组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且AD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CNC组。2.5降解Aβ寡聚体(oAβ)的能力检测1 μM oAβ孵育结束后0,3,6和9 h细胞内oAβ含量。结果显示AD组小胶质细胞内oAβ摄入含量高于YC和CNC;终止孵育后0~9h,oAβ含量在YC和CNC组小胶质细胞内下降较快,并且在9 h时二者细胞内oAβ剩余含量无明显差异,AD组小胶质细胞内oAβ剩余含量显著高于CNC组,提示其oAβ清除能力低于YC和CNC组。以上结果表明,4种外源性刺激因素均可引起三组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其中YC和CNC组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在刺激前后均无明显差异,而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吞噬能力、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和ROS水平在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CNC组,但降解oAβ能力低于CNC组。提示三组小胶质细胞对外源性刺激因素的反应不同,AD组小胶质细胞在多种外源性因素刺激前后,均表现出更高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更弱的清除oAβ的能力。第二部分不同来源hiPSCs源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影响的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hiPSCs源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1.hiPSC源小胶质细胞对hiPSCs源神经元表型的影响应用YC、CNC和AD三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干预三组神经元,观察未给予刺激和给予LPS刺激条件下,三组小胶质细胞上清对相应三组神经元表型的影响。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InCuCyte zoom细胞实时动态成像分析系统检测神经突长度、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End Labeli ng)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化学发光法检测ROS水平。结果显示,未给予LPS刺激的三组小胶质细胞上清对YC和CNC组神经元细胞活力、神经突长度、凋亡水平和ROS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AD组神经元ROS水平。给予LPS刺激的三组小胶质细胞上清均可显著降低各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减少神经突长度,增加神经元凋亡水平和ROS水平。与YC和CNC组小胶质细胞相比较,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上清降低了三组神经元细胞活力、神经突长度,增加神经元凋亡水平和ROS水平最为显著,对AD组神经元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提示LPS刺激后三组小胶质细胞具有损伤神经元的作用,AD组小胶质细胞对各来源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最为明显,且对AD组神经元的作用最为显著。2.hiPSCs源神经元对hiPSC源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应用三组神经元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分别干预相应三组小胶质细胞,观察三组神经元对三组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C和CNC组神经元上清对三组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和ROS水平均无影响。AD组神经元上清会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对YC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无明显影响,显著增加CNC和AD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AD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增加最为明显。提示AD组神经元会引起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AD组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最为明显。第三部分应用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评价抗AD药物的抗炎免疫活性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六味地黄苷糖(LW-AFC)的活性部位之一 LWD-b(主要由苷类和酚酸类成分组成)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改善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此部分应用YC、CNC和AD三组小胶质细胞,进一步研究了 LWD-b及其7种活性成分的抗炎活性。LWD-b的给药浓度为100μg/ml,芍药苷、莫诺苷、獐牙菜苷、麦角甾苷、马钱苷、马钱苷酸浓度均为100 μM,没食子酸50 μM,实验中设立溶剂对照组、LPS刺激组。检测细胞活力、吞噬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和ROS水平。1.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三组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给予LPS刺激会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马钱苷对LPS刺激后YC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莫诺苷和马钱苷对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芍药苷、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对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应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结果显示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未给予LPS刺激三组小胶质细胞的吞噬能力无明显影响。给予LPS刺激会显著增加三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马钱苷对LPS刺激后YC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莫诺苷和马钱苷对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芍药苷、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对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影响应用luminex检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LPS刺激可显著增加三组来源组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能力。LWD-b、马钱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YC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水平;马钱苷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YC组小胶质细胞IL-6水平。莫诺苷、马钱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水平;马钱苷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分泌IL-10水平;莫诺苷、没食子酸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分泌CXCL10水平。马钱苷酸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分泌IL-6、IL-1β;LWD-b、莫诺苷、马钱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和CXCL10水平;莫诺苷、马钱苷酸、没食子酸显著抑制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分泌CCL7 水平。4.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hiPSCs源小胶质细胞ROS水平的影响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LWD-b及其活性成分对三组小胶质细胞的ROS水平无明显影响。LPS刺激可以显著增加YC、CNC及AD组小胶质细胞ROS的水平。莫诺苷、马钱苷、没食子酸、马钱苷酸可以显著降低LPS刺激后YC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马钱苷、没食子酸、马钱苷酸可以显著降低LPS刺激后CNC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马钱苷、没食子酸、马钱苷酸、LWD-b可以显著降低LPS刺激后AD组小胶质细胞ROS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LWD-b及其活性成分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LPS刺激后三种来源的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中,马钱苷和马钱苷酸效果最为显著,提示上述药物能够较好的抑制小胶质细胞细胞的活化状态。通过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成功将年轻人、认知正常老年人和AD患者来源的hiPSCs诱导分化为小胶质细胞。(2)4种外源性刺激均可引起三种hiPSCs源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添加刺激因素前,AD患者hiPSCs源小胶质细胞已表现出较强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添加刺激因素后,AD患者hiPSCs源小胶质细胞的反应更为明显,能够较好地反映出AD相关的病理变化,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3)三种hiPSCs源小胶质细胞与hiPSCs源神经元能够相互影响。未给予LPS刺激时的AD患者来源小胶质细胞即可损伤神经元,LPS刺激后三种小胶质细胞均有损伤神经元的作用。AD患者hiPSCs源神经元可以激活三种hiPSCs源小胶质细胞,对AD患者hiPSCs源小胶质细胞作用最为显著。(4)LWD-b及其活性成分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LPS刺激后三种来源的hiPSCs源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中,马钱苷和马钱苷酸效果最为显著,提示可以应用hiPSCs源小胶质细胞评价药物的抗炎活性。
其他文献
在我国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农民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三农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参训农民的满意度是反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际效果的重要参照。本文梳理了有关农民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文献,并在教育满意度理论、教育供需均衡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研究的指导下将本文的满意度分为三大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是重要的人类食源性致病菌。该致病菌宿主范围广泛,即能感染小鼠,引起类似于人类伤寒病的系统性疾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引起自限性肠胃炎。绝大多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人类时只引起胃肠炎,然而最近出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强毒株D23580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可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引起全身性菌血
在“双碳”日益成为全球热点的背景下,该文提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型碳中和能源技术路线。采用非化石能源发电系统产生电能中的弃电和谷电来电解水制氢;采用氢气和从生物质富氧燃烧系统中捕集的CO2合成甲醇;随后,甲醇被储运至全国各地,被用于化工生产和燃料供能;最后,根据能源需求,将甲醇重整生产氢气,用于燃烧和发电。此外,对所提出的新技术路线进行情景分析。研究表明,新技术路线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保证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新构想,提出了要加强、优化和统筹国家应急管理的目标,确定了要建立统一领导、权力和责任明确一致、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更高权威、更高应急能力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思想,应急管理体系是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为第二大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其临床症状主要有高钙血症,肾功能衰竭,贫血以及骨病变等[1]。尽管临床上已有硼替佐米、卡非佐米等化疗药的广泛使用,但同时也会出现MM的复发[21。因此,寻找有效调控MM发展的分子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吡哆醇磷酸氧化酶(Pyridoxine-5’-pho
"金九银十"之际,浩浩荡荡的候鸟越冬大军陆续开拔南下了。其中一种住在海岸边、嘴型如琵琶的涉禽正从朝鲜半岛和我国辽宁出发,准备到港台等地过"寒假"。它们生性机警,不爱近人,却因为行程和落脚点都是人气活跃区而饱受毒害和捕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30年。它们就是黑脸琵鹭,是其家族体系中唯一被列为"濒危"物种的弱势群体。
期刊
青年劳动力短缺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现代农业被认为是有效的应对策略。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使得农村地区成为人才聚集地。大学毕业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且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准劳动力,应该被视为青年农民的候选人。高素质人才聚集现象往往产生在宜居的环境下,就业迁入地的环境特征在毕业生的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迁入地和迁出地环境因素对人才吸引或挤压的影响正成为研究人才聚集效应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