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骨痹颗粒对KOA大鼠软骨细胞病理组织学和血清中SOD、MDA、NO、IL-1β的影响,以探求骨痹颗粒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提供帮助;通过对骨痹颗粒治疗典型KOA案例的探析,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本药后续广泛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方法:将40只SD大鼠经改良Hulth法进行手术复制大鼠KOA模型,并采用随机分组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塞来昔布胶囊组)、骨痹颗粒低剂量组、骨痹颗粒中剂量组、骨痹颗粒高剂量组,各8只;另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不造模。术后各组大鼠连续1周予肌肉注射8×104U青霉素(1 mL/kg),进行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1周后,每日驱赶迫使各组大鼠活动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总共需持续8周。同时术后第2日,予相对应药物进行每组大鼠灌胃给药,给药量按照人与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进行换算,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骨痹颗粒灌胃,予相对应量的0.9%Nacl灌胃,总共需持续给药8周。8周后,于颈总动脉处采血,离心取血清后并按照各指标测试盒使用说明操作后,计算出各组中SOD、MDA、NO、IL-1β的含量。病理观察标本取各组大鼠右侧股骨内踝关节软骨,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软骨病理切片经HE染色,待专业病理学人员观察。结果:骨痹颗粒可改善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评分,有效地防止关节软骨的损伤,保护关节软骨和滑膜的正常形态。观察骨痹颗粒对KOA大鼠血清中SOD、MDA、NO、IL-1β的含量的影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骨痹颗粒中剂量组和骨痹颗粒高剂量组中SOD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MDA、NO的含量在骨痹颗粒中剂量组中明显降低(P<0.01)。另骨痹颗粒各剂量组中IL-1β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而言均明显减少(P<0.05)。阳性对照组和骨痹颗粒各剂量组对大鼠SOD、MDA、NO、IL-1β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研究结果可见,骨痹颗粒具有明显增多体内SOD含量,加强自身清除MDA、NO的能力,减少机体内IL-1β释放,进而有效保护软骨细胞免受损伤,改善软骨细胞病理组织学形态,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临床上骨痹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高安全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