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台风的分类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本文就竺可桢台风分类标准做了一些诊断研究。首先根据竺可桢分类的定义,结合台风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对台风分类做了更明确的定义。接着根据新定义,对1949-2010年的1504个台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统计,得到总台风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各主类和副类台风的比重以及各主类台风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2000-2009年的14个典型个例,从500hpa高空形势场、中低层涡度场以及500hpa上的24h变高场这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尽管年代不算很长,但从3年滑动平均曲线仍可以看出周期大体在35年左右;西北太平洋(南海)台风主要出现在7-10月,占全年总数的70%,其中尤以8月最多,两边分别递减。
(2)竺可桢分类中,太平洋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占33.31%;南海台风最少,仅为1.53%;其余四类经过陆面的台风比例高达65.16%,其中仅登陆中国的就有507个,占全部台风的31.32%。
(3)竺可桢分类中,日本台风、印度支那台风和南海台风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中国台风和菲律宾台风的周期大体为20年左右;太平洋台风的周期在35年左右。
(4)竺可桢分类中各类台风的月际变化明显(除南海台风外):中国台风和日本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印度支那台风和太平洋台风主要集中在9-10月份;菲律宾台风集中在10-12月份。
(5)从500hpa高空形势的分析可知四类登陆台风在环境流场上的特点:中国台风和印度支那台风中的a、b和c类台风的引导气流最强,一般情况下两环副高打通,台风位于副高西侧或西南侧;日本台风一般情况下会发生东折,主要是由于台风移动到高纬受到的西风带气流增强或是台风相对副高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引导气流的转变;菲律宾台风与副高距离较远,且副高不会很强,台风一般在自身内力和热带系统作用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6)中低层涡度场和24h变高场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