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的德语讣告委婉语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作为语言学中与文化、历史和风俗联系密切的一种语言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们总是在人际交往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到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的是出自于人类最初对神灵鬼怪或是对大自然未知现象的恐惧,有的出自于宗教原因,也有的是出于人们对某些难以启齿事物或是禁忌的“描述技巧”。但是学界将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研究,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委婉语的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的创立密不可分。因为委婉语能充分反映出语言的社会属性。首先,语言存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交际,各种直接、间接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让交际对象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进行下一步的社会交往行为。但是一直以来,学界对委婉语的研究也都还是停留在修辞格的层面上,并没有看到委婉语背后隐藏的和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紧密联系。无独有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另一个一直被作为修辞格研究的语言现象,那就是隐喻。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都仅仅是把看隐喻看成修辞格。莱柯夫和约翰逊于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概念隐喻时代的到来,他们将隐喻研究引入到全新的认知领域,隐喻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修饰,而是自成一体的思维机制,一种和哲学、心理学、病理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密切相关的认知现象。   “死亡”这个话题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禁忌话题,也是委婉语运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作为集中体现“死亡信息”的媒介-讣告,也就具有了进行委婉语研究的便利条件。讣告看似精短,却包含了最深入最广泛的委婉语信息。德语讣告委婉语应用有什么特点?背后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讣告中委婉语和概念隐喻又有什么关系?这三方面的研究很好地将语言学两大研究热点“概念隐喻”和“委婉语”很好地结合,具有的一定的学术意义。   本论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该题目的学术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概念隐喻、委婉语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隐喻的历史以及概念隐喻的提出和发展。第三部分的重点是介绍和社会语言学具有密切联系的语言学现象-委婉语。第四部分分析德文中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讣告。在这些讣告中,我们随处可见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这些委婉语,大多数都是概念隐喻。在第五部分中将会对中国的讣告有所介绍,并和德文讣告相比较,通过分析两国在讣告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可以探究讣告背后隐藏的巨大文化差异。第六部分为结论。   总之,本文中列举的讣告差异不仅仅是文化差异不同的结果,而决定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还是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不同。讣告中出现的隐喻手法不仅仅是用来“避讳”的修辞方式,更是一种和民族、社会、人种、宗教等密切相关的思维机制。
其他文献
学位
交往无处不在,正是人和人的交往才形成了人类社会。交往行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的社会活动。交往的基础是生活世界,人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语言的形式与所
学位
用会话分析作为中心分析工具,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视角调查了三岁汉语儿童的会话特征。目的在于从两个方面探究孩子与不同的人(妈妈、爸爸、奶奶、爷爷、朋友等)会话呈现出来的特征
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文风格。对于译者来说,文学翻译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原作风格的传达。尽管传统文体学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小说风格翻译,但是功能文体
左拉·赫斯顿是美国20 世纪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眼望上苍》是左拉·赫斯顿的代表作,被当今美国文学界和批评界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女性主义文学的经
学位
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核心,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编辑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新闻作品,包括新闻标题,呈现出自
威廉·福克纳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为璀璨的文学巨星之一,以其多产和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紧密联系而闻名于世。他独具匠心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生动地再现了南方社会
互文性是指语篇与语篇之间的关系特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性之一,文学评论家和语篇分析学家对其研究由来已久。纵观这些理论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对互文性表现特征的描述阶段,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