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菌FGSG07235基因的敲除及功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6963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小麦赤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对农作物和人畜均有严重危害。目前小麦赤霉菌的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这对于研究小麦赤霉病相关基因的致病机理至关重要。将小麦赤霉菌MGV1基因敲除后,对其敲除突变体做了转录组测序,与野生型小麦赤霉菌菌株PH-1对比后发现有差异基因的表达,共有2062个下调基因,1729个上调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分析,FGSG07235基因在MGV1基因缺失后表达量显著上调。GO注释预测该基因是异三聚体G蛋白复合物,具有水解酶活性,可在细胞内进行蛋白转运。因此,推测FGSG07235基因是受MGV1基因调控的上游基因,在MGV1通路中发挥作用。本实验选择FGSG07235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取代技术对其表型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本实验使用Split-Marker基因敲除技术,成功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基因敲除盒,由PEG介导野生型PH-1的原生质体转化,然后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最终使用PCR正负筛选确定敲除突变体,再对敲除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和致病力研究。本实验得到1个阳性敲除突变体△FGSG07235和1个外插入突变体FGSG07235 1-1,与小麦赤霉菌野生型菌株PH-1作对比后发现,△FGSG07235的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菌落颜色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说明FGSG07235基因对小麦赤霉菌菌丝的生长速度、颜色及形态有调控作用;△FGSG07235的分生孢子形态、滤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FGSG07235产生分生孢子数量有所减少;△FGSG07235在TB3液体培养基中,32℃时菌丝顶端膨大、菌丝断裂,说明缺失FGSG07235基因后细胞壁发生了变化,推测FGSG07235基因是小麦赤霉菌细胞壁整合的相关基因;对番茄进行侵染实验后发现,△FGSG07235对番茄的致病力减弱,初步说明FGSG07235基因是小麦赤霉菌致病相关基因。
其他文献
第四代反应堆相比第三代反应堆在有效地利用核资源,固有安全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各种备选的四代堆型中,最可能满足商用运行需求的堆型之一就是钠冷快堆。然而当作为
随着通信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用户对于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也一直在提升。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间干扰。干扰已经成为制约系统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干扰问题
鞍点问题在许多科学计算和工程领域都有实际的应用,例如计算流体动力学、电子网络、椭圆偏微分方程的混合有限元近似、图形处理等,因此快速而有效的求解鞍点问题是数学研究中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监测以及通信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其中,用户通过全网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信
研究区位于藏北羌塘地体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西部。区域内增生杂岩主要以基质+块体的结构出露,基质主要为碎屑岩,块体主要为基性岩、硅质岩和灰岩,两者
从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为来自各国的交换生设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做为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开始,到如今己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分形几何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艺术.虽然这门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重视,但是从它的发展到应用却是极快的.分形几何学既有严谨的理论知识,更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并网型微电网是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有效解决方案,又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因此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并网型微电网的运行和控制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其经济性和最终的实施效果并没有实例参考,制约着并网型微电网项目的推广。虽然我国已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并网型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建设推广,但并网型微电网系统又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交互领域较多的复杂系统,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非能动安全型核电技术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大型非能动核电站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点与现役核电站有很大不同。为了给非能动核电站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自仿测度μM,D是由扩张矩阵M ∈ Mn(Z)和一个有限的数字集D(?)Zn唯一确定的.1998年P.E.T.Jorgensen和S.Pedersen首次找到了一个自仿测度是谱测度的例子,对谱集的概念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