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宫颈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转移抑制基因23-H1(nm23-H1)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宫颈癌某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转移抑制基因23-H1(nm23-H1)在宫颈癌组织中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初次收治120例患者的宫颈组织,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60例宫颈癌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MTA-1和nm23-H1的表达水平,并运用χ~2检验比较各组MTA-1、nm23-H1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中MTA-1和nm23-H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MTA-1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表达较低,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2)MTA-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68.3%,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53,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宫颈癌组中的MTA-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6、11.903,P均<0.05)。(3)在宫颈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5.640、15.674,P均<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1.627、4.235、0.000,P均>0.05)。(4)Nm23-H1同样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较低。(5)Nm23-H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86.7%、51.7%,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8,P<0.05)。CIN组中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P>0.05),宫颈癌组中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10.55,P均<0.05)。(6)在宫颈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7.033、8.450,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15、4.205、0.627,P均>0.05)。(7)在宫颈癌中,MTA-1、nm23-H1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592,P<0.05),表明MTA-1、nm23-H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结论:(1)MTA-1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MTA-1与nm23-H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以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两者具有负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