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政区城市管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给世界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一些县级市直接参与了全球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的财政分权政策更使得在全球化下这些县级市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迅速增强。这些地方城市政府经济自主性的增加,导致并加剧了分散化。由于手中的权力和财政实力,加上大城市政府势弱,地方政府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不受大城市政府的约束,各自为政。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分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佛山地区的南海、顺德就是这种快速增长城市的典型。2002年佛山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来的县级市南海、顺德成为佛山市的下设区,各级政府的事权也进行了调整,政府之间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佛山的城市发展面临管治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事实出发,在回顾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佛山地区城市管治作出探讨,进而提出佛山城市管治模式的选择策略。本文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对佛山管治问题进行剖析。 基于这一分析思路,本文以佛山市为例,对跨行政区城市管治进行研究,共分八章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研究背景,指出了佛山的城市发展面临管治问题这一事实。第二章为研究综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国内对城市管治研究的不足。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第三章提出本文的研究设计。第四章分析了佛山城市管治问题产生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全球化和财政分权形成城市管治产生的必要性,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城市管治理论应用的可能性。第五章提出了佛山地区城市管治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在佛山管治过程中面临着建设规划管理的协调问题、跨行政区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的协调问题及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第六章通过对国外典型城市管治模式的分析,总结出国外的管治模式是各城市在不同的政治传统和发展背景下形成的,是随着当时当地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两个地方的管治模式是一样的。而同时双层制城市管治模式是世界上应用较多,且也是较为成功的一种大城市管治模式。它在大城市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行政效率较高。本研究认为:双层制城市管治模式基本上适应佛山现行的行政架构,故考虑佛山的城市管治模式以此为基础。第七章提出了佛山城市管治模式的选择策略,给出了佛山城市管治总体框架,认为双层制管治框架之下的组团发展模式是佛山今后应该采用的管治模式。在此框架下,提出了事权改革、投资体制创新、基金设立及临时组织设立等一系列措施。第九章是结论和建议,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人工廊道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引起的景观破碎化通常会影响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能量流,甚至阻断遗传基因的空间流动,继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维系。目前,除
河岸带是指高低水位之问的河床及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也泛指一切邻近河流、湖泊、池塘、湿地以及其它特殊水体并且有显著资源价值的地带。河岸带具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