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III或者IV期,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0%),铂类联合化疗是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NSCLC五年存活率低于15%。近年的研究表明,基因标志物可预测肿瘤化疗的预后,如,药物转运、代谢、DNA修复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预测药物的细胞毒性及药物疗效。迄今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受体II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 II receptor, TGFBR2)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推测极有可能影响到铂类药物的预后。一、TGFBR2基因多态性和NSCLC铂类化疗疗效及毒性反应关联分析目的: TGFBR2基因多态性与NSCLC铂类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关联及预测分析。方法:(一)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收住于上海长海医院、胸科医院和中山医院的初治为铂类化疗的III-IV期NSCLC汉人患者。(二)疗效、毒性与体力状态评判:患者在接受两个疗程治疗后,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计算疾病控制率(疾病控制和疾病未控制),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稳定(SD)患者,疾病未控制为进展(PD);化疗药物的血液和胃肠道毒副反应每周两次进行评估,毒副反应程度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0,轻度毒性反应包括0、1和2级毒性反应,严重毒性反应包括3和4级毒性反应。评估由经治医师完成并记录,专人再收集,对经治医师采用双盲方法。(三)SNP位点选择:采用Haploview软件选择标签TGFBR2 SNP,选点原则为MAF大于0.05,r2大于0.8。(四)基因分型:用Infinium HD Assay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五)统计分析:SNP多态性与毒性、疗效的关联用非条件逻辑回归(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进行分析,经性别、年龄、体力状况及治疗方案校正。单点分析:以每个多态性位点(SNP)的突变型纯合子基因型(BB AA)或突变型杂合子基因型(AB),与野生型纯合子基因型(AA )相比较(BB VS AA,或AB VS AA),计算OR值、95%可信区间及p值。多点分析:用PHASE II和Haploview软件对TGFBR2基因SNP进行单倍域(Haplotype block)分析,计算OR值、95%可信区间及p值。校正方法采用Bonfferoni法。结果:(一)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1、病人基本特征:共收集1004例经病理确诊的IIIA-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为26-82岁。中位年龄58岁,≤58岁514例,>58岁486例;化疗前PS评分0-1为904例,PS评分2为86例;男性706例,女性297例;IIIA 81例,IIIB 293例,IV 625例;铂-长春瑞滨316例,铂-吉西他滨239例,铂-紫杉醇313例,铂-其它136例。2、疗效和毒副反应:疾病控制率为81.7%。各种毒性反应:严重贫血3.1%,严重血小板毒性反应3.6%,严重白细胞毒性反应15.2%,严重粒细胞毒性反应12.3%,严重血液总毒性发生率为23.9%,严重胃肠道毒性发生率为8.3%。(二) SNP选择和分型结果:共选择34个TGFBR2标签SNP位点,rs9844092未能进行分型(MAF = 0),其余位点分型准确率大于99%,重复样本分型一致性为100%。因此,最后进行关联分析的为33个SNP位点。(三)关联分析结果:(1)单点分析: TGFBR2基因多态性显著增加重度总毒性反应的风险:女性人群rs2276768 CT VS CC,OR = 3.026,95% CI = 1.741-5.258,p = 0.00008575;TGFBR2基因多态性显著增加重度血液毒性反应风险:女性人群rs2276768 CT VS CC, OR = 4.031,95% CI =2.171 - 7.482,p = 0.00001004。经Bonfferoni方法校正后,女性人群中rs2276768杂合子CT显著增加总毒性及重度血液毒性反应风险。(2)单体型分析:根据1004例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将TGFBR2的33个SNP分为九个单倍域(Block1-9)。分析显示Block 9 (rs2276768,rs3773663,rs304839和rs2276767)的单体型CGTC相对于TGAC,与疾病控制率负显著相关,OR值0.672,95% CI为0.514-0.879,p=0.004。二、TGBFBR2 rs2276768单核苷酸多态功能初探检测104例经铂类治疗的肺癌患者,携带rs2276768变异等位基因CT的个体,其TGFBR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相对于野生纯合子CC个体,增加约30.3%,与增加血液毒性风险的预期相一致。目的:研究TGBBR2基因多态性是否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表达,影响血液毒性反应。方法:(一)研究对象:1004例入组病人中长海医院病人104例。(二)全血RNA抽提。(三)定量RT-PCR分析:RNA抽提、定量PCR检测和分析。结果:携带rs2276768变异等位基因CT的个体,其TGFBR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相对于野生纯合子CC个体,增加约30.3%,与增加疾病控制率和重度血液毒性风险的预期相一致。小结:一、单点分析和多点分析结果提示,女性人群中rs2276768杂合子CT显著增加总毒性及重度血液毒性反应的风险,单体型CGTC相对于单体型TGAC(block顺序:rs2276768,rs3773663,rs304839和rs2276767),显著增加疾病未控制率风险。二、rs2276768杂合子可能通过增加TGFBR2 mRNA表达量,增加血液毒性反应风险。结论:本次实验首次发现TGFBR2基因多态性和晚期NSCLC铂类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显著关联,其中rs2276768杂合子CT显著增加女性严重总毒性和血液毒性反应风险;rs2276768可能通过改变mRNA水平,降低血液毒性风险。上述关联分析结果尚需进行深入的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