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山地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山区农村的开发和发展存在更多限制与挑战,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农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和关键所在,产业兴旺要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山地旅游农业是指立足于山地环境,依托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创新和改造,以提供农产品和休闲服务为手段的一种产地消费型新型农业。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乡村的发展要求,山地旅游农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业态,发展山地旅游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相契合,有利于将山地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推进贵州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山地旅游农业进行概念界定和发展机理分析,明确论文的研究主题,形成较强的理论支撑。其次,对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农业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再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山地旅游农业发展特性,构建由5个系统层、15个要素层和30个指标层组成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在时间上,对2014-2018年贵州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评价得分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说明贵州山地旅游农业的发展是可持续且方向向好的;在空间上,将贵州与福建、云南和湖南的发展情况做横向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山地省份,贵州山地旅游农业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系统层是短板;在驱动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认为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农业时应当把握好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的产业联动作用,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绿色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同时,应当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最后,生活富裕是发展山地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应当注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避免走入富农村而不富农民的“伪”振兴,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山地旅游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成果。
山地旅游农业是指立足于山地环境,依托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创新和改造,以提供农产品和休闲服务为手段的一种产地消费型新型农业。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乡村的发展要求,山地旅游农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业态,发展山地旅游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相契合,有利于将山地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推进贵州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山地旅游农业进行概念界定和发展机理分析,明确论文的研究主题,形成较强的理论支撑。其次,对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农业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再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山地旅游农业发展特性,构建由5个系统层、15个要素层和30个指标层组成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在时间上,对2014-2018年贵州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评价得分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说明贵州山地旅游农业的发展是可持续且方向向好的;在空间上,将贵州与福建、云南和湖南的发展情况做横向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山地省份,贵州山地旅游农业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系统层是短板;在驱动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认为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农业时应当把握好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的产业联动作用,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绿色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同时,应当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最后,生活富裕是发展山地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应当注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避免走入富农村而不富农民的“伪”振兴,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山地旅游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成果。